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北京近80家预算单位公布今年的预算报告,"三公"经费将单列公开;这一举措能否进一步扩大行政经费项目的公开?又能否在其他地方推广?
北京今年公开"三公"举措实际上是在去年公布预算报告的基础上又一次进步,我们知道去年北京57家单位公布了预算报告,包括了修建楼堂会馆的收入也都进行了公开,但依然有公众认为,口径过宽,看不出钱具体花在了哪里。因此北京市财政局表示,今年北京报送市人代会审议部门预算的单位从57家增加到近80家,除了涉密单位以外这些单位均需公布预算报告。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公开的内容中在部门预算编报中增加了"三公"经费的预算报表,对"三公"经费预算单独列示,并且明确了行政经费的支出项目,比如行政经费、公用经费、一般行政管理项目支出,这其中包括像出国费、招待费、会议费等等,这个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
首先是公布部门预算的范围有所扩大,而且北京市已经下发了财政预算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各区县今年内都要公布"三公"情况,其次是"三公"经费单独列示并进行了细化,有助于推动阳光行政。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预算公开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公开的条目有些太过笼统,只有孤立的数字让公众感觉到有些诚意不足。
从去年开始上海、广州、武汉都纷纷对"三公"经费进行过公开,一些地方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探索这一工作了,比如两年前四川省就有计划地开始公开财政的开支情况,而且每笔招待费都详细的列出,花了多少钱,招待什么人都非常详细,所以这次北京是站在一个更高的行政级别的起点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