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地震过去已经一年多了,灾区恢复重建进展如何?难点何在?和汶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相比,两者有何异同?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日本人有哪些经验教训可供外人借鉴?3月16日,本报就此专访日本驻华大使馆参赞岩本桂一。
岩本桂一表示,虽然民众对政府重建速度过慢有看法,但日本的重建更重基础,会把根基打牢,不会把步子迈得太大。
重建进度
不把步子迈得太大
京华时报:灾区民众现在的生活状态怎样?
岩本桂一:震后第三天,避难者人数达到47万,截至目前避难者人数仍有30多万,其中避难所还有600多人,大部分已迁到了临时住宅、租借房屋中。东北地区现在天气比较寒冷,灾民生活不方便。日本政府正尽力让他们回到原来居住的地方,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搬到别的住处。
京华时报:目前灾区房屋、道路和电力的恢复情况如何?
岩本桂一:日本政府已通过4次补充预算来专门用于重建工作,共补充了近20万亿日元。临时住宅的搭建,在岩手县和宫城县已经全部完工,福岛县也基本完工。
道路方面,除房屋冲毁地区以及核电站警戒区域,主要生命线工程基本得以恢复。新干线和机场的恢复作业已经完工。港口的部分码头重新投入使用,高速公路、国道的恢复也已完成。
由于核电事故,去年夏天,全国范围出现了电力紧张的情况,包括东京等大城市在内。目前情况已缓解,电网基本稳定,但很多家庭依旧处于节能省电模式。
京华时报:高失业率是否已经得到遏制?
岩本桂一:关于失业率的具体数字还没有详细的统计。总的来讲,灾区公共设施重建,提供了很多工作岗位。这方面需求量是供应量的1.4倍,而全国的平均水平大约是1.2倍。但同时东部沿海的农林水产业、加工业、医疗、社会福利方面的工作需求还很少,所以很多灾民无法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京华时报:灾区经济要恢复到震前水平还要多长时间?
岩本桂一:日本沿海的汽车业、半导体产业基地在海啸中被摧毁,供应链断裂。通过这一年的时间,供应链已接近恢复到震前状态,这方面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沿海地区的农林水产业、加工业仍需很长时间来完成重建。我们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那里。
京华时报: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岩本桂一:废墟垃圾处理是目前最大的困难。灾区自身没有能力处理所有垃圾,很多垃圾需要搬到灾区以外的地方去。现在有很多其他地方政府在帮助灾区处理,但是有的地方政府还没表态,日本中央政府也在呼吁,但还需要一段时间。
京华时报:有民众抱怨政府重建速度过慢,你怎么看?
岩本桂一:有些民众对目前重建的状况不满,我们表示理解。但日本的重建更重基础,会把根基打牢,不会把步子迈得太大。
汶川经验
体制不同不能照搬
京华时报:与日本相比,你怎么看汶川地震灾区的恢复重建?
岩本桂一:上个月我陪同日本国会议员访问了北川震区遗址,感觉中国的重建步伐非常快。一些新盖的房子整齐漂亮,安置的居民生活也比较舒适。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首先在于两国国情(不同),中国的国土面积大,可以把受损的房屋都放在原地,城乡整体搬迁到新的地址来重建。而日本就不能这样做,首先要处理垃圾,然后在原来的地方进行重建,这就需要很长时间。
此外,重建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是由政府拨款,在日本,拨款一定要通过财政预算的法律,必须通过国会,必须通过一道道程序。还有,日本在重建时首先要整理每个公民的土地所有权,这很繁琐,做起来很慢。当然,中国政府方面也需要一些程序,但我认为还是比日本要简便得多。
此外,中国的对口援建制度也是很好的,日本未受灾地区的政府也来帮助受灾居民,但是没有像中国这样完整的对口支援制度。所以,在有些方面日本还需要向中国学习,但是两国体制不同,日本还是不会完全按照中国的方式来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