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财经股市>

银行理财品暗藏美丽陷阱 标榜不赔实际也会亏本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03-22 15:21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受到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的青睐。资料显示,2011年银行全年发行理财产品22441款,发行规模16.99万亿元人民币。但在银行理财产品日益火爆的同时,多家银行却爆出了收益亏损的消息。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近年来异常火爆,一是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在过去一年里,银行理财产品曾经让很多人趋之若鹜。但是,近日多家银行均爆出收益亏损的消息,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有可能得不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连本金也有可能不保,让投资者遭受损失。

  买银行理财产品也会亏本

  “10万元起,年收益率12%,期限半年到一年,本金安全,收益稳定”。近一段时间来,这样的手机短信常常出现。面对银行方面的上述推荐,不少投资者勃然心动,存上10万元一年收益可达1.2万元,比起年收益率仅3%的银行定期存款,这真是一次十分诱人的投资。然而,让投资者意想不到的是,这些标榜稳赚不赔的理财产品,到期时却有可能得不到预期收益,甚至连本金也有可能不保。

  近日,一名吴姓投资者向媒体反映,他在2010年买了工商银行发售的“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第一期,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6%,于2012年1月30日到期,当时觉得这么大的银行发行的产品一定没有问题,就投了20万元。让吴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到今年赎回的时候,不仅没有收益,本金也只剩下16.7万元了。

  记者还了解到,招商银行的一款结构型产品“‘金葵花’焦点联动系列之A股金融类股票表现联动理财计划”未实现7%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为零。该行此前已经有数款结构型理财产品收益不佳。

  中信银行2007年9月发行的一款代客境外理财2号, 2010年9月20日到期时净值为0.6168元,平均亏损达到三成以上。

  2011年5月6日,彭先生在兴业银行某支行用23万元购买了“东风5号”的理财产品,没想到短短9个月,亏了8万元。彭先生怒不可遏,找到银行理财经理想讨个说法,结果对方拿出协议称“投资当然有风险,协议条款里已经做了提醒。”

  多家银行纷纷爆出理财产品亏损的消息,这让许多投资者难以接受。

  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财富不断增长,个人理财需求日益旺盛,银行理财产品正受到越来越多个人投资者的认可。资料显示,2011年银行全年发行理财产品22441款,较2010年上升100.58%;发行规模为16.99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140.99%。无论是产品发行数量还是产品发行规模都大幅上涨。

  然而,在银行理财产品日益火爆的同时,近日多家银行均爆出收益亏损的消息给银行理财产品蒙上了阴影。“最近爆出亏损的几款理财产品,大都是与汇率、基金、大宗商品、信贷资产、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挂钩。虽然其预期收益率较高,但到期收益率的不确定性也较大。”中信证券理财规划师刘云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以吴姓投资者购买的工行产品为例,这款产品通过信托投资计划投资于权益类及固定收益类投资工具,包括上市公司股票、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混合基金及新股申购、债券等。而2010年初至2011年末,A股市场持续暴跌,这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实在回天乏力。

  除与A股相关,与境外产品挂钩的理财产品受到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境外金融市场的冲击,同样也是亏损的“主力”。近日,一位网友在微博中爆料称,某外资银行的一款理财产品亏损幅度达95%,折合15万元人民币的澳元产品只剩7000元。

  2007年9月,中信银行发行了计划在2010年9月到期的代客境外理财2号,然而实际到期日前,这款产品人民币亏损超过了30%。

  除此之外,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价的大起大落、大宗商品行情起伏不定、汇率市场的剧烈变动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恶化,都使境内一些与之挂钩的银行理财产品受到影响。


  银行理财产品乱象

  日前,记者走访了几家银行发现,银行销售人员在介绍理财产品时大多片面强调收益,对风险避而不谈。在招商银行的一个网点,记者表现出了对一款理财产品的极大兴趣。一位销售人员热情地向记者介绍:“存款时间40天,年化收益5.1%,10万元起步。到期后可以再转入另一款理财产品,这样一年下来,比一年定期存款高了不少。”当记者问能不能保本时,这位销售人员说:“我们不承诺保本,但是招商银行自从开展银行理财产品项目以来,没有发生过赔本现象。这个你可以放心。”当记者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资金的投资方向时,该销售人员称:“产品是组合投资,投资于多种资产包括优质企业的收益权、信贷资产等。”弄得记者一头雾水。

  记者发现,这位销售人员在介绍产品时,报喜不报忧,只重点谈预期收益,而且基本都会强调“最高预期收益”。容易让投资者放松对潜在风险的警惕性。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很容易被忽悠。而很多投资者也是听从了银行方面的介绍才贸然进入。“觉得放在银行很放心,而且柜台的销售人员一再保证银行理财产品很稳健,所以决定买点试试。”一位正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女士告诉记者。

  “正是投资者们对国有银行的天然信赖,理财产品发行得非常顺利。”中信证券刘云说,这种信赖也为银行销售人员夸大收益、甚至通过文字游戏、技术手段以及流程上的漏洞来迷惑消费者提供了温床,使消费者购买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不符的理财产品。

  为什么银行销售人员要大力推销银行理财产品呢?根据银行内部人士透露,银行的销售人员都有理财产品销售任务,这些任务与销售人员及整个团队甚至分支行业绩或奖金挂钩。严格的业绩考核之下,大家自然会想尽办法推销产品。长此以往,会对银行带来极大的声誉风险。

  另外,在流动性短缺的情况下,理财产品是银行为争抢存款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为此银行之间开展了理财产品大战,收益率一涨再涨,去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年收益率还是3%,现在普遍升到了4%以上,涨幅在70%至80%。有的银行甚至给到了8%的罕见高息。可见竞争激烈,乱象出现。


  谨慎选择理财产品

  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中对理财产品销售进行了明文规定,例如“充分揭示风险,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得对客户进行误导销售以及禁止误导客户购买与其风险承受能力不相符合的理财产品等等。”在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改观的同时,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成为银行和消费者双方都面临的大问题。

  普益财富报告认为,在存款利率受到管制的情况下,对于银行来说,理财产品是目前惟一能突破界限的业务品种,尽管它的运作模式较为粗放、不可持续且蕴藏风险,但也是银行当下不得不作的选择,要从根本上促进理财市场回归本质,须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其实,绝大多数银行理财产品是能够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的,因为,投资银行间市场的确能够获得丰厚的收益。比如,国债回购利率最高能够超过9%,银行投资债券、票据、拆借等银行间市场业务,收益率都比较高。

  但是投资有风险。专家提醒,投资者首先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一个认识,在购买产品前,还要仔细阅读产品信息,对资金的投向有一个大体的把握,从而做出理性判断。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不能只看其预期收益率,因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风险成正比。宣传单上的预期收益,与最终落入投资人口袋的钱完全是两个概念。更重要的是,很多时候理财产品是不保本的,不但没有收益,甚至本金都有可能发生亏损。

  目前,按理财产品收益类型分为保本浮动收益类、保本保证收益类、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对于风险承受能力差的投资者,应尽量选择保本型产品,或者是投资于债券、货币市场等较为稳健的理财产品。收益越高的理财产品,消费者越要重视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关链接:

渣打中国陷四面楚歌 贷款理财储蓄卡样样遭曝光
理财市场新变化 短期品降温长期品走俏
购理财产品被误 存款变保单“理财”反赔钱
女性养老理财“压力山大”:至少需要150万
理财师:金价涨挂钩理财品未必获最高收益

 

相关链接:
理财师:金价涨挂钩理财品未必获最高收益
女性养老理财“压力山大”:至少需要150万
购理财产品被误 存款变保单“理财”反赔钱
理财市场新变化 短期品降温长期品走俏
渣打中国陷四面楚歌 贷款理财储蓄卡样样遭曝光
[来源:中国商报 ] [作者:] [编辑:聂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