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3月26日消息 2月,海南省共报告丙类传染病3288例,其中发病数居首的是手足口病。为防控手足口病,近日,省教育厅要求,从3月 16日起,各中小学和托幼机构要建立晨检制度和零报告制度。昨日,商报记者对海口市部分学校机构进行了走访,发现晨检执行情况喜忧参半,并不尽如人意。
部分中小学和幼儿园校门前没有设置晨检标示牌,也未安排专人严格执行晨检制度,学生入校无需测量体温等检测程序。同时,还有许多学校将晨检这一任务交给班主任或校车跟车教师完成,隐患较大。
幼儿园
大门前无专人晨检家长不知情
23日上午7时30分许,正是大部分幼儿园的上学时间,记者来到海口市龙昆南路的某幼儿园,看到家长陆陆续续送孩子来上学,校门口虽有老师在迎接学生,但是并无专门人员对入园学生进行晨检。
“不知道啊,孩子也没跟我提起过。”一位送小孩来上学的家长告诉记者,他并不知道现在幼儿园早上入校要进行晨检。记者随后又询问几名家长是否了解学校要执行晨检制度,大家表示同样不知情。
随后,记者进入学校,在学校的侧门处看到,一名身穿白大褂的人,正在对入园的每一个学生进行晨检。“由于每天入园期间学生量比较大,如果一个个测量是忙不过来的,都是由校医先通过一般观察,如果出现异常将做进一步检查。”该幼儿园一名负责人说。当记者问到为何在大门处没有看到校医时,这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可能是由于早上工作较忙。
“手足口病主要症状是手部长出一些疱疹、口腔溃疡,并可能伴随发烧的情况。”该校一名校医告诉记者,这些症状都可以通过孩子的外部特征看出来,所以不需要那么繁琐的测量体温的步骤,并希望家长在照顾孩子过程中也注意这些特征,以便孩子感染疾病后及时就医。
“我们不仅进行晨检,还在一日中进行多次检查,以保障孩子的身体健康。”该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每个班级都有一个登记簿,用于随时随地的监测孩子的情况,并且在课间,校医会在每个班级进行巡查,晚上放学后会组织老师对教室进行全面消毒,并用紫外线灯照射杀菌。
小学
晨检班主任负责用眼睛量体温
8时许,记者来到海口市博巷路金龙利文学校,发现学校大门处并没有晨检标牌,进入校门的学生也不需要经过检查,记者在校门口陆续询问了一些学生及家长,大部分对于晨检并不了解,同时也反映学校在早晨没有进行体检活动。学校保安也坦言,对学校晨检并不知情。
随后记者联系了该校的校长助理韩先生,他说,学校按要求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我们学校都是由班主任负责这项工作,每天早晨都会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有发热或者不正常会及时送医。”
随后,记者又来到板桥路楚天学校,虽然学校半封闭管理,但还是有学生进出校门,对于晨检,学生都表示并不知情。
但据学校工作人员说,老师们会注意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有不良身体状况如发热、红眼病、水痘、急性腹痛、呕吐等,都会及时汇报并送医检查。随后记者来到海师附属小学,学校工作人员也表示有严格的晨检制度,每天都会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进行统计,特别是早上注意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还有发热等情况。
海师幼儿园
校门前设置标示专人负责晨检
当天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海师幼儿园,发现每个进入校门的孩子都要晨检。幼儿园门口放了一块显眼的晨检标志牌,一名身着护士服的女士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家长对此也非常配合,排队让小孩接受检查后才进入校门。这名负责检查的女士说,幼儿园已经实施这项工作很久了,就是为了预防一些传染病。
海之韵幼儿园
家长成体检员呼吁学校尽责
记者随后来到位于海师后门的海之韵幼儿园,发现这里并没有晨检制度,家长送小孩到幼儿园之后,老师都是直接打开教室门,孩子们立刻打成一片。当记者提问为什么没有实施晨检制度时,学校的一名老师表示,虽然没有明显标志,但她会观察学生的情况,“检查也是我负责的。”但一位家长告诉记者,这家幼儿园从来没开展过早上的健康检查,希望幼儿园能够遵守教育部门的规定,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
秀英区中心幼儿园
随校车安排晨检做好晨检记录
秀英区中心幼儿园安排专门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该园的晨检制度执行情况如何呢?
“我们每天都做晨检,并且做好了记录。”秀英区幼儿园的负责人林老师介绍,该校每辆校车都配备了随车老师,在车上对孩子进行晨检。对于不乘校车到校的孩子,老师会在教室内给学生做晨检。
林老师还说,如果孩子生病,需要医院开具的证明,确保孩子患的不是传染病才可以到幼儿园上课。“截至目前,幼儿园还没有发现一例手足口病。”
卫生厅
加强疾病防控培训落实校园晨检
昨日,记者从省卫生厅获悉,卫生厅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加强对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培训,落实学生晨检、消毒、缺课登记追踪制度,一旦发现传染病早期症状及时上报,应劝学生在家休息并及时就医,一旦确诊,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海南省卫生厅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手足口病在春季高发,对于学校,老师首先要带头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教导学生养成“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的良好卫生习惯。学校和托幼机构要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疾病发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