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4月3日消息 题:中外教育专家激辩“应试”与“育人”难题
中国高考是否应取消?大学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如何培育创新型人才?学术独立精神何在……来自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家的教育界人士3日在博鳌头脑激荡,就教育的真谛与症结展开探讨。
高考应存在,关键是加快制度改革
“中国高考还是需要的,虽然讲这句话可能不受欢迎”,原中国教育部副部长、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坦言,中国有3.6亿名学生,学生总数比美、俄人口都多。考试对选拔人才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
章新胜介绍,不仅在中国,高考在东南亚地区以及美俄英等西方国家都是热门话题。俄罗斯曾多次调研中国高考,最后决定全国统一考试。
熟悉美国教育的美中合作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李建生表示,目前,美国高校招生亦愈来愈注重考试成绩。
悉尼大学Michael Spence校长称,该校也有一套与高考制度相似的制度,尽力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考试的环境,尤其能将处于社会边缘的、家庭条件不优的学生接收进来。
章新胜认为,中国高考关键是怎么考?用什么评价体系来评价?因此必须加快高考制度改革。
注重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合格公民
在章新胜看来,教育的真谛首先是培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有志向,愿意回报社会的人,但现在“我觉得这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他透露,美国一位资深大学校长曾担忧教育在伦理和道德方面的缺失。世界金融危机的背后,隐显了道德不彰的恶果。
加拿大圣玛丽大学有250年历史,Colin Dodds校长说,该校将培育世界公民作为自己的教育使命,注重道德教育,鼓励学生打义工,在实践中学习实用知识。
悉尼大学拥有5万名学生,其中4万名是本国学生,1万名学生来自世界149个国家,Michael Spence校长表示,该校努力让学生了解这个社会需要他们达到的道德标准和伦理标准,同时培训学生,让他们在学术、智力上拥有成为合格公民的能力。
澳大利亚精英教育学院院长祝申敏则强调,大学应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基础教育。
鼓励批判性思维,培养创新型人才
分论坛的主持人向中外教育专家频频设问,比如中国教育能否破解“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乔布斯之问”之“三问”?
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称,大学教育应注重培养一个国家公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只有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创新。但他认为,中国未来的自主创新能力会很强。
李建生表示,美国大学招生时很注重考核学生的领导能力和沟通能力等。
章新胜认为,中国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两个重要制度的保障,一是高校的学分制。现在中国高校包括知名高校选修课大多只占40%,而加拿大、美国等名校占70%以上。选修制是因材施教;二是若考试制度不改革,创新人才的培养会受到阻隔。他认为培养创新和创业人才应归纳为六点:爱心、自信心;独立思考能力;合作共事和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会探索,不畏艰苦能够坚守。(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