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4月4日消息(记者 陈延鹏 见习记者 谈星余)每逢清明,传统的祭祖活动就成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事情。然而步入现代生活以来,传统以“烧”为主的祭祀方式因污染环境、火灾隐患和铺张浪费等弊端,越来越被人们所诟病。4月3日是清明前的寒食节,记者走访颜春岭安乐园发现,四处烟火纷纷,鞭炮声此起彼伏,垃圾更是随处可见。如何更文明地祭祀成为人们谈论和思考的焦点。
见闻一:
免费公交半天才凑够一车人
为方便市民祭祀,减轻私家车造成的交通压力,政府部门组织多条线路公交车免费接送市民。4月3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紫荆花园站体验开往颜春岭的公交专线时发现,六七部公交车在此待客,但乘坐者十分稀少。
据海口公交集团驾驶储备公交车的王师傅介绍,他们从早上7点便在此等候市民,但只出现短暂一阵乘客集中的情况,接下来便要等很久才能凑满人。记者在此等候半小时左右,8路车终于等到20名乘客。“总共40分钟的车程,而且来去都接送。”王师傅说, 想不通大家为何不坐公交。
颜春岭墓园管理处执行总经理张光衡表示,安排免费公交是为减轻清明祭祀的交通压力,但仅昨日就有5000多辆私家车驶入墓园,从停车场一直排到了道路两边,加之祭扫市民达到3万人左右,40多名管理人员全部出动还忙不完,给墓园的交通和管理造成极大压力。张光衡说:“如果大家有一定的大局意识,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见闻二:
每年都要清理20多吨垃圾
走进颜春岭墓园十来米远便可闻到浓浓的烟熏味,四面八方的鞭炮声不绝于耳。环顾四周,一排排墓碑前,人们正在烧香、烧纸钱及纸房子等,墓园内烟雾缭绕。很多扛着乳猪、白斩鸡和成袋的祭祀品的人仍不断涌入。在一处墓碑前,记者看到一个家庭正在祭祀,熊熊的火苗中烧着一辆“奔驰轿车”,孩子将手中一叠叠的“百元钞票”投入火堆中。
对此,颜春岭墓园管理处执行总经理张光衡表示,在人们的观念里,认为烧纸钱、放鞭炮这样的传统祭祀方式更能表达祭拜者对先人的孝心。但这样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财力和物力,每年清明后,他们都要清理20多吨垃圾。
见闻三:
一对老夫妇的文明祭扫
从美兰区中贤村前来祭拜父母的李大爷虽然已经65岁,但观念却毫不落后。他一边用油漆瞄着碑文一边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些人就开始铺张浪费起来,其实烧再多的东西也只是寄托哀思。
“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低碳环保,烧这么多东西不仅破坏环境,还浪费财物。”李大爷说,他今天早上和老伴买了100块钱的祭祀品,包括鸡、鱼、肉、蛋和酒,即使这样,祭祀后的东西还要拿回去。“东西都是好的,用水煮一煮还能吃。”李大爷的老伴李阿婆对记者说。
海口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副处长赵胜强说,现在的祭祀方式已向多样化发展,但从本地情况来看,新兴的摆放鲜花等仍难取代传统的祭祀方式。实际上,传统的祭祀方式也并非不文明,只是一些做法应该在保证安全、环保的情况下进行。李大爷和李阿婆夫妇的做法就很值得提倡。
相关链接
清明小长假出行迎来高峰 海口7路段施工注意行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