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经济的生命线和命脉。金融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最艰难的部分,一直没有很好地推进。这次党中央国务院下决心做改革,并且在温州率先进行试点,本身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日前,本报“财经三人吧”栏目推出深度访谈《民间资本大步走向“阳光化”》,两位嘉宾的专业视角解读,在读者中引起共鸣。
温州企业老板感到兴奋
民间资金多但是投资难,中小企业多但是融资难——长期以来,温州一直处在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这次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获批,让温州看到了走出这种尴尬境地的希望。对于此次改革试点,当地很多企业负责人的反应是相当兴奋,甚至用亢奋来形容也不为过。
温州某科技公司负责人刘晓峰说:“对这样的好事,我们温州的企业家感到欢欣鼓舞。对我们来说,不只是有了信心,更有很大的利益摆在我们的面前。”刘晓峰的话代表了很多温州企业家的心情。网友“雁过留痕”说,很多金融改革,给民间资本带来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比如村镇银行主发起人可以是民间资本,这样他们就有可能进行翻牌,不需要进行股权的重组。
还有大量课题等待突破
此次金融实验区获批,是管理层根据温州金融生态形势,提出了全面深化民间金融改革的目标,并部署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以此为标志,中国的民间金融即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鉴于此,理清此次改革的逻辑脉络尤显重要。
读者周启生认为,此次温州金融改革有一个突破即监管突破。“一行三会”的垂直监管和地方块块的监管结合起来了,赋予了地方金融机构许多权限,责和权相结合,让地方去负责、去试验、去监管。只要地方敢做、敢当、敢闯就有希望。这只是开了一个头,还留下了大量的课题需要突破和研究。
来自金融业的网友“叁天四夜“表示,温州金融改革也留下了悬念。这次改革,没有提出在地方上要对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机构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将使村镇银行、小的银行很难办下去,因为最后一道防火墙没有建起来。对于符合条件的贷款公司可以改制为村镇银行,符合什么条件?这个条件由谁来制定?这还需要出台细则。
相关链接:
贾庆林:规范工程招投标 引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