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文强)装潢古典精美的铺面,种类繁多的各种藏品摆满每一个角落,花梨、沉香、瓷器、字画、奇石、玉器让人晃花了眼,但如此古香古色的古玩街上却罕见人影。一面是媒体报道的年交易额近千万元的市场,另一面却是店主坦陈门可罗雀的现状,难道海南的收藏市场只是一片浮华?
目前海南的藏家主要活跃在海口、三亚两地,其中尤以海口为多。据介绍,我省的收藏市场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本世纪开始进入活跃期,不仅藏家迅速增多,大型古玩市场也开始陆续出现,各种收藏协会、鉴赏协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当下,仅海口市就有位于金世纪商城内的古玩城、乐普生商厦的古玩城、金鹿古玩城、位于万华酒店的古玩城、位于万国大都会的古玩城及华发大厦的海南古玩城。上述古玩城每家都有上百户甚至数百户商家入驻,且经营的藏品可谓包罗万象,如书画、瓷器、玉器、奇石、铜器、旧家具、古币、雕刻品、古旧书籍等。
随着古玩藏品市场的“发烧升级”,各种专家协会也孕育而生。记者先后接触了海南省收藏家协会、海口市收藏协会、海南省文物研究会、海南省古陶瓷研究会、海南省赏石文化协会等一大批各种协会与研究会。
作为海南收藏界最早的行业协会,海南省收藏家协会成立于1999年,现有会员约600人,下设各种专业委员会,曾对海南的收藏业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然而在记者采访时,该协会一负责人却表示,随着各种协会的不断增加,大批“专家”冒了出来,省收藏家协会这个老大哥的话语权丧失严重。光靠行业协会独木难支,根本不可能形成有效的监管与指导。
繁荣背后 千万交易没依据
在与一些古玩店主的交谈中,记者得知目前海南民间收藏界主要有三类人,第一类是有一定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的,对收藏有着一定的兴趣;第二类是精品鉴赏型的,属于收藏保值、“以藏养藏”的,目前海口很多古玩店商家都属于这一类型;第三类是偏向于投资型的,目前此类藏家正在大幅增加。
随缘堂的老板、海南省文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柴鹏飞就是一位典型的“以藏养藏”的藏家。据他介绍,自上世纪80年代在老家安徽开始接触古玩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走上了“以藏养藏”的道路。如今,他经营古玩店杂件已经有10多年了。
采访中,柴鹏飞等一批藏家对“海南收藏界年交易额近千万元”的说法颇不以为然,认为这是没有依据、浮夸的一种说法。“你自己看看,这古玩城里有多少客人?”一位女店主指着空无一人的古玩街问记者。很多店主都表示,古玩的价值因人而异,难以准确定量,且许多熟人的古玩交易采取的是“以物易物”的方式,试问此种情况下如何确定一年的交易额在千万元?
记者在海南省收藏家协会采访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也表示,近年来,海南的民间收藏发展很快,但目前是处于政府部门不插手、任民间自由发展的状态,所以年交易额近千万的说法很难确定。
真实现状海南三宝受追捧
黄花梨、海瓷、黎锦被誉为“海南三宝”,受到海南藏家的追捧。曾有专家表示,相较博大精深的全国收藏文化,真正体现海南区域民族文化的收藏品牌的还是“海南三宝”,迎合海南藏家的本土情节。
记者采访时,很多古玩城的商家都声称,目前市场上最火的是“黄花梨、海瓷、黎锦”,相较于近期才开始走红的黄蜡石、沉香,“海南三宝”可谓是海南民间收藏界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和常青树。
在一些业内专家看来,海南民间收藏界对“海南三宝”炒作过热。国内知名鉴宝专家、从事瓷器、杂项鉴定已有40年的蔡国声先生为海南藏友鉴定藏品时就提出,海南有丰富并独具特色的本土资源,比如玳瑁、沉香、红珊瑚等,但目前海南收藏界对此重视不够,对“海南三宝”却过度追捧。他建议,海南收藏界今后还应与国内收藏界加强沟通,以讲座、展览等形式与外界交流,提升收藏水平,大力挖掘本土资源,走出海南的特色收藏之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