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重走史图博之路:探寻黎族原生态文化背影[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04-09 18:56

  80年后的

  黎族生活变迁

 

  白沙峒黎着美丽的传统服饰的妇女

  

 

  受汉族建筑风格影响的红毛峒黎族屋  图片选自史图博的《海南岛的黎族》

  

 

  黎族至今仍保留着吃鱼茶的饮食习惯

  

 

  2011年保亭黎族同胞喜迁新居。王凯摄

  文 见习记者 符王润 海南日报记者 邵长春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国人眼中的海南·重走史图博之路

  1931年和1932年,德国人史图博先后两次到海南岛作调查。这位耶拿大学教授的两次调查都是从儋县南丰出发,进入岛西南部和中部山区黎族聚居地作实地的田野考察。《海南岛的黎族》就是这两次调查的成果,被学界公认为是研究海南岛黎族的权威性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史图博用民族学、民俗学、语言学和体格人类学的科学理论,着力对黎族的本地黎、美孚黎、岐黎和侾黎这4大支系进行了调查,对其服饰、生产、经济、食物、教育、语言、艺术、宗教、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和唐玲玲夫妇俩沿着史图博当年的线路,根据史图博在《海南岛的黎族》中的叙述要点对沿线的黎族重新进行了连续多年的田野调查。两位学者发现,到现在,时隔80年后,史图博所记载过的黎族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美丽传统服饰不敌现代工业产物

  在《海南岛的黎族》一书中,史图博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当时黎族各支系的服装,并对这些服装大加赞赏。“美丽”是他用得最多的赞美词。

  以本地黎为例,虽然男子的服装较简单,但在出席隆重场合时,这些男子会穿上由裤子和上衣所组成的汉式衣服。“但这种衣服却又并非完全是汉式的,而是非常美丽的具有典型性的为黎族所独有的刺绣衣服。”

  与相对简单的男子衣服相比,黎族妇女华丽的服饰却引起史图博的极大兴趣。“妇女的服装异常美丽,最能表现黎族艺术才能。”史图博在文中如此称赞道。

  从史图博的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黎族妇女的衣着是以裙子和宽衣组成。裙子上布有颜色鲜艳的花纹,“这种裙子,其花样、色彩的变化之多,想象力的丰富,准确的技巧,是令人惊叹的。要一一说出那是什么图案是困难的。总的来说,主要是把自然物图案化。”

  而宽衣虽说不复杂,却仍和裙子一样是适用而美观的。史图博在书中介绍,宽衣既不是开襟也不是开胸,由大小各不相同的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不整齐的中间一块,遮掩胸前与背部,中间开有从头套落去的领口。宽衣的刺绣花纹也和裙子上织成的花纹一样,样式很多,在花纹的创造与色彩的调合方面,其想象力的丰富和美丽程度都令史图博惊叹。

  如果史图博还在世,想必他会对后来周伟民和唐玲玲重访后的发现感到遗憾。因为他当年看到的大多数当地百姓都穿着传统服饰的现象,在今天已经几乎见不到了。周伟民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黎族人也结束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开始从市场上购买生活所需。而当他们能够用钱买来更加舒服便捷的现代工业生产的衣服后,几乎没有多少人愿意再穿上那些显得繁杂的传统服饰了。“传统服装比较厚,而且长,现在大多数黎族人只在参加重大的民族节日,比如三月三的时候才会穿上传统服装。”周伟民说。

  虽然制作黎族传统服饰的纺染织绣技艺在政府的大力保护下得以传承,但却难以阻止黎族人穿着的改变。

  饮食文化依然保留

  在史图博的记载中,黎族的食物极简单,主粮食是大米、玉米以及番薯。他还指出,黎族人喜欢饮用大量的酒,而且是在早饭时饮用。

  也许和其他习俗相比,饮食更能深深渗入一个民族的血液。周伟民说,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居住在城镇的黎族人饮食习惯也与汉人无异,但那些依旧居住在村里的黎族人,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当初的饮食习惯。

  比如喜欢饮酒,仍然是当今黎族人的习惯。周伟民介绍,黎区的人们几乎离不开他们特有的“酉并”酒。他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对黎区的调查中,他的黎族向导的早餐从早上七点一直延续到了中午十点多还未结束,原因是他喝了许多的“酉并”酒。

  黎族还保留着吃鱼茶的饮食习惯。周伟民在调查中发现,黎族人在耕田时会捕捉的鱼、黄鳝、青蛙、泥鳅等,将其杀好洗净后放入坛子,再将山兰稻米煮成稀粥,趁热倒入坛中,然后马上封好,让其在太阳下晒上半个月或一个月便可以吃了。

  “味道很鲜美。”周伟民在一次调查中曾受到黎族朋友贵宾式的款待,品尝了这种他们特有的食物。周伟民说,在黎族人看来,他们之所以没有太多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问题,就是与长期食用鱼茶有关。因为鱼茶是酸的,他们认为这种食物可以清除肠胃的油脂。

  茅草屋再难寻觅

  周伟民介绍,黎族的住宅大多以船型茅草屋为主,在史图博的记载中,这些住宅在各支系又各有不同。

  史图博在书中介绍,本地黎的住宅保存着最纯粹的黎族住宅型式。这个地方的住宅是高地板房屋。本地黎喜欢选择有些倾斜的坡地来做住宅的建筑地,屋顶是很大的茅草屋顶,其屋檐几乎一直垂到地面。而岐黎和侾黎的住宅则在一定程度上被汉化了,但仍然是保留着几乎垂直到地面的茅草屋顶。

  史图博在文中也表示,无论是本地黎也好,或是汉化了的岐黎也好,其本来的住宅形式,已逐渐被汉式的住宅建造法所压倒。

  即便后来政府已经开始了对黎族地区茅草房民房改造的工作,但上世纪九十年代,周伟民和唐玲玲依然可以在某些村子见到茅草房。

  “这些成片的茅草房在山上望下去颇为壮观。”周伟民回忆起自己在昌江王下乡钱铁村看到茅草房的情形。周伟民曾经建议当地政府保留这些茅草房,但得到的回答却是“要保留很困难”。因为这些茅草房每隔5年左右就要换一次茅草,更换一间茅草房的茅草需要用掉十亩地的茅草。而随着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大量的茅草被用来喂养牛羊,茅草地已经无力再为茅草房供应原料了。因此,民房改造无可避免。

  周伟民介绍,近几年,黎区基本已经完成了对茅草房的民房改造,唯有在乐东和东方的两三个村子,将一些茅草房当做旅游项目保留了下来。

  土语逐渐消失

  在史图博的调查中,记录黎族方言词汇也是其中一项工作。而如今,令周伟民和唐玲玲十分担忧的,是这些方言中的各个土语正在慢慢消失。

  周伟民说,如今,黎族地区有很多人已经不再通晓黎语。由于现在的学校都是使用汉语教学,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便在黎区,交际的主要语言也逐渐变为汉语,因此,黎族语言的使用范围渐渐缩小。

  周伟民表示,史图博认为他对黎族的田野工作,是“探究这一华南文化史的标本,可以进而说明整个华南文化史的发展过程”。而他,是要在瞬息万变的文明世界发展的过程中,留下可贵的历史痕迹。史图博曾对此深情地自白:“汉族文化今天正处在变化之中,它吸收着欧洲文化财产,许多古老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着。活跃的南方超过了保守的北方,海南岛很快就要逼近巨大的迅速的文明运动。在没有全部失去尚可窥视其原始状态之前,今天必须写下这些东西,因为这是最后的时机了。”80年前,史图博已呼喊出“这是最后的时机”的呼声。

  而这一切在80年后都被史图博言中。社会的发展推动着这个民族不断往前,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美丽的事物也不可避免地湮灭于时光当中,从此成为记忆。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周伟民 唐玲玲] [编辑:谢军辉]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