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潇潇,空气清新,路边新绿一片。4月9日,记者长驱400公里,从杭州赶赴温州。
温州东明路,东明锦园一处高楼下。记者走进大厅,见红绸遮墙,掀开正是一排“老宋体”:“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全国首创的这家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场所正在装修,而网络及内部信息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等业已完成。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新枝初发,引人注目。
为什么选择温州?
问题倒逼,优势仍存,温州具有“样本”效应
人们至今还记得去年8、9月份,温州不时传出企业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
“跑路潮”,与银行直接相关。去年8月,温州各家银行担心资金风险,对贷款企业抽资、不续贷,小企业贷款比7月份减少了373亿元,许多企业资金吃紧。
“温州有40多万家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企业难以得到银行支持。”温州商人郑合说。他现在是杭州一家小型投资公司的股东,几个合伙人都曾是温州企业家。“办企业你就知道缺钱的苦了,我们几个人,分别在温州的乐清、瑞安、龙湾办过企业,无论年销售几百万元还是三四千万元,要想拿到贷款都很难。”
为了求生,民间高利贷成为一些温州企业的无奈选择。当地民间借贷的年利率曾一度高达100%,与此同时,中小企业的利润普遍仅为10%!饮鸩止渴的结果,往往是资金链断裂、企业主出走。
换一个视角看,其实温州并不缺钱。温州是我国东部沿海的富裕城市,以其发达的民营经济享誉海内外,拥有雄厚的民间资金,民间金融尤为活跃。长期以来,温州的民间资金左冲右突,四处寻求投资机会。投入民间借贷市场放贷,更是资金的一大去向。
一边是中小企业多、融资难,一边是民间资金多、投资难。如何走出这一“两多两难”的困境?温州终于迎来了重大契机。
3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确定了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等12项主要任务。“消息出来后,我的电话都被打爆了,办公室来来去去都是人,温州的企业家迫不及待地要聚起来讨论,如何抓住机遇、落实12条……”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
采访中,温州的企业家和学者普遍认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有利于构建多元化金融体系,在民间资金和实体经济之间更好地架起“桥梁”。
“桥梁”的一头,将是金融“输血”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血脉畅通、茁壮成长。“这12条确实能吸引民间资金进入金融体系,加大金融资源的供给,对中小企业发展大有裨益。”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史晋川认为。
“桥梁”的另一头,将是民间融资的规范发展。温州商人赵先生一直从事民间借贷生意,以前,温州民间借贷频繁、信誉良好,几百万元可以不打借条。但去年,他第一次遭遇接连两笔资金收不回来的情况。“没有法律保护的民间金融是脆弱的。”他感慨。周德文则表示,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后,民间借贷将可以合法登记,这样能保障借贷双方的权益,使以前长期处于灰色地带的民间金融走向阳光化、规范化、法制化。
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12项主要任务中包括“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这条是最实在的,民间资金进入金融领域的通道就在于此。”一名温州官员认为。
除了“桥梁”作用,人们更期待的是温州改革能起到“样本”作用。“这场改革试验不仅为温州的中小企业开拓更多的融资渠道,为民间资金提供丰富多样的投资方式,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金融改革提供试验有效‘样本’。”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谢浩说。
周德文表示,温州的“两多两难”问题,其实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存在。现有金融体系无法涵盖广大中小企业,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显示,我国只有10%的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有借贷关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得不到金融支持。如果温州的改革试验成功,就可以推广到其他地方。
温州“试验区”起步如何?
小贷公司进入市场化运作模式,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将于4月中旬试营业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在于“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服务基层、支持实体经济、配套协调、安全稳定”。温州在金融综合改革过程中要增加透明度、依靠人才、加强规范、鼓励竞争和创新,通过挖掘潜力提高金融资源的效率。在把握好方向原则的同时,大胆探索。
竞争和创新,让温州人的激情充分释放。一方面加强组织领导,上报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微观主体的积极性,能先做的就先做起来。
这几天,温州7家小额贷款公司的“掌门人”入围资格公开向社会招投标。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由以往的申请审核制,改成了招投标竞争机制,进入市场化运作模式。这在浙江省内尚属首创。
对于投标人资格要求,温州各区县并不一样。要求最高的是乐清市:主发起人企业净资产1亿元以上且负债率不超过70%、近三年连续盈利且三年净利润累计总额在2000万元以上等。相关招标公告显示,资格要求还包括:“企业法人代表无犯罪记录;企业无不良信用记录,财务状况良好,工商信用等级为AA级及以上”等。
这次招投标由温州市金融办牵头,包括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代表在内的122名业内人士,组成评标委员会的“专家库”。每次评标时,就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11人组成评标委员会,对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综合打分,最后按得分情况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推荐中标候选人。专家打分将参考一套评分标准,而评分项目包括投标注册资本金(60分)、主发起人经营能力(30分)、近三年荣誉(7分)、筹建和经营方案(3分)。评审结果将向社会公示,并上报浙江省金融办核准。
一旦中标,“资金池”将大力开闸。以往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金上限是两亿元,银行增资比例只能达到50%。以后组建小额贷款公司时,其注册资本金将不设上限,而银行增资也可以达到100%。
全国首创的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将于4月中旬试营业。其营业执照显示,公司注册资本600万元,由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经营范围涉及信息登记、信息咨询、信息发布、融资对接服务等。目前,已有人人贷、速贷邦、宜信及温州本地的攀远经济信息等四家从事民间借贷融资对接业务的投资公司等中介机构进驻。
“借贷双方产生借贷行为,我们免费引导他们登记,包括还款记录等都要登记。原来借钱不还,只有借贷双方知道,现在就会有借款逾期记录,借款人的信用就会受损,这样能降低借贷风险。”中心负责人说。
此外,借贷登记中心还将邀请公证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担保机构、银行结算等服务机构入驻,借助专业团队形成强有力的配套服务体系,减少借贷双方法律纠纷和借贷风险。
据了解,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12项主要任务将分三阶段推进。从温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进度看,目前温州正进一步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加快推进村镇银行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健全民间资本市场体系,组建温州市股权营运中心,组建温州人股权投资基金,开展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试点;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中心试点,创新发展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强化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努力建立地方金融联合管理机制。
温州的企业家和学者有何企盼?
组建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放宽小法人银行对小企业、“三农”的信贷规模
谈及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12项主要任务时,温州的不少企业家和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盼。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有民营“血统”的小额贷款公司有自身优势。正泰小额贷款公司专注于大中型银行“不敢、不能、不愿”做的单笔5000元到50万元以下的微小贷业务,创新出应收账款质押、农户联保、“母猪质押”等为小微企业和农户量身定制的信贷品种,很受欢迎。“由有实力、有信誉的温州龙头企业带头,出资组建民营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本地金融市场走向规范化、法治化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都有重要意义。这,可能是温州人更长远的金融梦”,南存辉说。
江南控股集团董事长黄作兴说,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非常重要。要完善经济主体信用信息记录,能否按时还贷,有无偷税漏税,都要有完备的记录。要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乐清联合村镇银行副行长唐可平说,目前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仍较突出,建议尽快成立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帮助主业经营能力良好,有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鹿城农村银行董事长陈宏强说,有钱没法贷,存贷比例限制比较大,是当前小法人银行遇到的最大难题,建议放宽小法人银行对小企业、“三农”的信贷规模。
按照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蓝图,温州市将建设成为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先行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示范区。到2015年,金融业将成为温州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相信通过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能使温州的民间金融跟民营企业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从而推进温州的转型发展,把温州打造成为全国的‘民间资本之都’。”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说。
相关链接:
民间资本入金融领域 温州改革不会导致银根开闸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