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伦敦出席英中贸易协会举办的欢迎晚宴并发表题为《深化合作 共谋发展再谱中英关系新篇章》的重要演讲。全文如下:
深化合作 共谋发展 再谱中英关系新篇章
——在英中贸易协会的演讲
(2012年4月17日,伦敦)
李长春
尊敬的白乐威爵士,
尊敬的维茨文化国务大臣,
尊敬的佩斯农业食品国务大臣,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这春风送暖的美好时节,应英国政府邀请,我和我的同事们很高兴对贵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1983年,我曾随辽宁省代表团访问贵国。其间,我们访问了中英贸易委员会和48家集团,考察了一些企业,接触了众多工商界人士,就开展经贸、科技、文教等领域交流合作交换了看法。
今年恰逢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再次同贵国工商界人士和各界友人欢聚一堂,共话合作,我感到格外高兴。长期以来,中英贸易委员会、48家集团以及后来成立的英中贸易协会为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推动经贸互利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谨向长期致力于促进中英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各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978年的1.8%增加至2010年的9.3%。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贸易比重从30多年前不到1%增加到目前超过10%。按照联合国标准,从1981年到2008年,中国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76亿人,过去25年全球减贫成绩的70%左右来自中国。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由1978年的67岁提高到73岁。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201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5500美元,仅相当于英国的七分之一。中国的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0%,而英国达到90%以上。按照联合国标准,中国农村扶贫对象还有1.5亿人,每年还需要解决2500万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我们还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存在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多、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协调等现象,说明我们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同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在许多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我们要真正发展起来,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还需要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当前,中国正在实施2011年至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此期间,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将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我们将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注重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问题。我们将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述举措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将有助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总之,“十二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7%,到2015年达到55.8万亿元人民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保持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达到3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万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将居世界前列;对外贸易和直接投资将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到2015年进口规模五年累计有望达到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五年将超过5000亿美元。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和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双向投资也将在较长的时间内趋于平衡。这将为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今年是中国“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要强调的是,从2005年起,中国每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都定在8%左右,而今年预期目标为7.5%,这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有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62年前,英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40年前,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以48家集团为代表的英国工商界有识之士,冲破重重阻力开展对华贸易,被誉为中英关系的“破冰者”,也使英国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开展经贸往来的西方大国之一。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总体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互利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在经贸领域,双方发挥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合作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依然势头不减。2011年,中英贸易额达到587亿美元,同比增长17.2%,连创新高,是两国建交时的185倍。特别是英国对华出口增长迅猛,在前年增长40%的基础上,去年又增长了近30%。英国是欧盟第二大对华投资国,中国去年对英投资增幅在欧盟国家中也是最快的,两国经贸合作显示出不断深化的可喜局面。事实证明,两国密切的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为推动两国务实合作,我愿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保持高层交往,增强战略互信,为推动双方务实合作提供政治保障。充分沟通是培育互信、促进合作的基础,良好的政治关系能够为经贸等各领域互利合作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保持密切接触,双方建立了总理年度会晤、经济财金对话、战略对话等各种交流机制,有力促进了双方相互了解和战略互信,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确立了积极的基调。中方愿与英方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开启两国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第二,开拓新领域,打造新亮点,深化双方经贸投资合作。当前,我们两国都在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英两国经贸合作面临新的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两国企业家应抓住机遇,在拓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合作中增创互利合作新优势。双方可重点推动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基础设施、创意产业、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中方欢迎更多英方企业来华投资兴业。对于英方关注的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市场准入等问题,中方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并已取得积极进展。我们将继续加强自身投资环境建设,优化公共服务和管理,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中方将继续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英投资,希望英方为中国企业赴英投资提供公平待遇。
第三,扩大人文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夯实两国互利合作的社会基础。双方人员往来和交流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本周,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正式启动,中国作为主宾国出席伦敦国际书展,两国人文交流取得新发展。我们期待双方继续推动文化、教育、旅游、人才培训等领域交流合作,加强两国青年之间的友好互动,利用好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0周年、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重要契机,推动两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第四,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为中英经济发展和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欧债危机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坎坷,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屡遭滥用,贸易摩擦政治化倾向日益突出,给世界经济复苏蒙上了阴影。中方赞赏英方一贯主张自由贸易的立场,希望双方携手努力,以实际行动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作出积极贡献,为促进两国经济发展和深化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英国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幸运的机缘犹如市场行情,稍一耽搁,价格就变。”希望我们两国政府和工商界牢牢把握机遇,顺势而为,推动中英互利合作再上新台阶、再谱新篇章。最后,我愿借英中贸易协会的宗旨与各位共勉:中英携手,共创未来!
谢谢大家!
相关链接:
李长春会见英国外交大臣 就经贸合作提四点建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