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5月8日消息(记者 李银)白手起家创业是艰辛的,他的创业之路同样布满坎坷,他从最底层的农民蜕变成海南最大的西瓜“大王”。在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敢想、敢干、敢拼,只要认准的事,不管有多少困难,必做到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位人们口中的“瓜王”就是琼海官塘泰来西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洪尊才。
创业路上饱经辛酸
1984年,刚满16岁的洪尊才初中毕业后,就在家乡琼海市潭门镇官塘村跟父亲边养鱼边种瓜。当时他与父亲两人承包了4亩地,由于不熟悉土质、气候等原因,当年种的瓜个头小,口味不好,损失惨重。
后在和当地老师傅接触的短短几个月时间里,洪尊才细心观察,认真留意瓜农种瓜的每一个环节,从播种到育秧再到田间管理,逐渐掌握了种瓜技术。1986年,洪尊才承包的10多亩地,种植的西瓜取得了丰收。当年由他种植的25吨西瓜销往东北赚了上万元,同时,也结束了琼海西瓜无出岛的历史,开创了官塘西瓜人的岛外营销的新局面。
从那时起,他放手大胆往前走,西瓜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展,到1992年,年种植面积已达200亩,年产量约600吨。1995年,他带动官塘村5户农民加入西瓜产业的队伍,种植面积增长迅速,三年时间,种植面积扩大近10倍,达到2000亩;年产量也达到了7000吨。
痛定思痛寻找出路
1996年9月下旬,因第18号热带风暴的影响,造成西瓜滞销,面对这样的境况,他欲哭无泪。“创业的失败,让我在经济和心理上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洪尊才回忆说。
资金严重短缺,市场信息不准,情况糟糕到了极点。他在干与不干的矛盾中挣扎。这时,父亲的话给了他最大的安慰和鼓励。
洪尊才说,经历过失败,也是一种成功。他忍着痛苦,扛着压力,在迷雾中努力探索着出路。他静下心来,对每一次失败的教训都做了深思熟虑的总结:思想准备不充分、市场定位不准、把握力、种植经验、应变能力不足,都是导致失败的重要因素。
几年后,洪尊才决定改变种植思路。他经常到各大农业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各地成功经验。他重新调整了思路,积极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生产国内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主动与农技员取得联系,虚心求学,争取进一步的技术支持。没多久,他种植的西瓜就远近闻名。西瓜卖了好价钱,家庭生活环境和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低温寡照影响生产
省农业气象专家介绍,低温寡照天气给海南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海南全省日照时数为132至368小时,大部分地区偏少120到210小时。连续阴天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段出现在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中旬中期,期间儋州市持续无日照日数最长,达15天。1月份,东方、保亭、三亚等地日照时数分别创当地历史同期最低值,其余大多为历史次低值或第三低值。
洪尊才说表示,西瓜成熟后,接踵而至的是越南、缅甸西瓜对我省乐东、陵水、三亚、万宁等地的冲击,由于越南等地受人工费低、土地成本低,成熟时间与我省基本相当,恰好冲击了我省西瓜市场,一度导致陵水等地西瓜无人问津,销售受挫。
“种植西瓜也是有风险的。”洪尊才称,今年我省除早上市的东方和后成熟的文昌瓜农丰收赚钱外,其他地方的瓜农都以失败收场。
投资低同样有风险
规模不同,种植的西瓜收入自然也不相同。洪尊才分析说,不推崇农民单独承包几亩地来种植西瓜,因缺乏技术力量,会造成西瓜病虫害以及减产,一般种植西瓜亩数最少在20-30亩之间。首先,有一定规模的西瓜种植地才能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传授西瓜种植销售技术、技巧,解决种植技术难题;其次,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落实种植计划,指导瓜农按计划组织生产;再次,是培育组建西瓜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产业运作,通过统一种植地块、统一品种、统一肥料、统一农药、统一种植技术、统一品牌包装进行销售,提升西瓜档次及知名度,打造海南西瓜品牌。
洪尊才提醒广大创业者,投资金额低也并不意味着风险小,有时候可能更是蕴涵着风险。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