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神九明日18时37分发射 女航天员定为刘洋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06-15 15:07

  海口网6月15日消息 经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九飞船定于16日18时37分发射,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和女航天员刘洋组成。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前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15日上午接受了记者采访,全面介绍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的有关情况和特点。

  牛红光说,神舟九号将瞄准16日窗口发射,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三名航天员执行这次任务。

  按照交会对接任务总体安排,在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依次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与其进行交会对接。去年,在圆满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后,经过认真评估,决定神舟九号执行载人飞行,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试验。

  这次任务的主要目的:一是通过航天员手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对接,首次验证手控交会对接技术;二是全面验证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保障支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功能、性能,以及组合体管理技术;三是开展航天医学实验和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等单项关键技术试验。

 

  八大系统参加,均已准备就绪

  这次任务中,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和空间实验室等八个系统参加任务。

  航天员飞行乘组由两名男航天员和一名女航天员组成。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与神舟八号飞船及遥八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飞船和火箭均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由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4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远望测量船及北京飞控中心、西安测控中心等组成陆、海、天基测控网,完成飞行任务的测量、控制与通信支持。主着陆场位于内蒙古中部草原,飞船发射上升段设置了3个陆上应急着陆区和3个海上应急溅落区,均配备了相应的应急搜救力量。

  神舟九号飞船、长征二号F遥九火箭分别于今年4月9日和5月9日进入发射场。截至目前,各飞行产品在发射场的所有测试工作均已全部完成,各项测试数据合格,出现的问题均已妥善解决,产品状态稳定,性能良好;地面各参试系统准备就绪,满足发射条件;各系统预案及应急处置措施均已完成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和3名备份航天员在完成了全部训练科目后,已于6月9日进入发射场,飞行乘组参加了神舟九号发射演练等任务准备,目前,精神饱满,心理稳定,状态良好。天宫一号在轨运行稳定、工作正常,已进入到交会对接轨道。

  三大特点:手控交会对接,航天员入住“天宫”,女航天员首飞太空

  与神舟八号任务相比,这次任务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首次实施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将首次考核飞船手动控制系统,对航天员操作的精准性和灵敏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二是首次进行航天员访问在轨飞行器,在轨飞行10余天,将首次实现地面向在轨飞行器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运输与补给,首次考核天宫一号支持保障航天员工作生活的能力;三是首次安排女航天员执行任务,将填补我国在女航天员选拔训练、医学监督和保障以及女航天员乘员设备等方面的空白。

  按照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入轨后,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一次自动交会对接,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完成第二次组合体飞行后,航天员手动控制神舟九号飞船撤离,飞船返回着陆场,目标飞行器转至自主飞行轨道。

 

  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执行这次飞行任务

  15日上午,任务总指挥部召开了会议,综合任务准备和全区气象等各方面情况,会议决策15日下午开始火箭推进剂加注,瞄准6月16日窗口发射。

  同时,会议还研究确认了飞行乘组的人选,确定由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三名航天员执行这次任务。目前,发射场区及全区各系统已准备就绪,全体参研参试人员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这次发射任务。

  中国航天员刘洋。(作者:秦宪安)

  刘洋,女,汉族,河南省林州市人,中共党员,学士学位。1978年10月出生,1997年8月入伍,2001年5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四级航天员,少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安全飞行168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2010年5月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过两年多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景海鹏同志简历

  景海鹏,男,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刘旺同志简历

  刘旺,男,汉族,山西省平遥县人,中共党员,硕士学位。1969年3月出生,1988年8月入伍,1988年6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中队长,安全飞行1000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经过多年的航天员训练,完成了基础理论、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术、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类几十个科目的训练任务,以优异成绩通过航天员专业技术综合考核。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由“乘客”变“司机”

  ——中国将实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中国将于本周发射神舟九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手动交会对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神舟九号将全面验证交会对接技术,并进一步验证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功能。

  这将是继去年11月无人乘坐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后,中国首次实施由航天员来完成的手动空间交会对接任务,这将为中国2020年前后建立空间站奠定关键基础。

  “这是一种新的技术能力,能够丰富交会对接的手段,从而进一步保证今后任务的成功。”周建平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

  中国去年11月完成无人空间交会对接后,今年年初决定由神舟九号飞船执行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周建平说,执行神舟九号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中,一人用控制手柄操控飞船平移和靠拢,另外两人辅助他完成。

  “从角色上说,航天员由‘乘客’变成‘司机’。”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说。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中国太空计划专家琼·约翰逊·弗里泽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已在神舟八号的无人飞行中展示了自动对接技术,有其作为安全保障,手动对接只是更进一步的验证。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说,目前来看,人控操作所有的指标都优于自动控制。人的综合和协调处理能力,远远优于机器的操作。

  “在处置意外状况的时候,人脑比电脑更可靠。”何宇说。

  历史上俄罗斯和美国的航天任务中,棘手的重大交会对接问题更多来自于自动交会对接,而不是手动,自动对接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

  然而,手动交会对接同样面临风险。何宇说,高速运动的两个飞行器要通过精准控制实现接触,地面又无法进行一比一的模拟验证。而手控交会对接要求一次成功,“一旦发生碰撞造成对接机构受损,就意味着天宫一号无法再次进行对接”。

  “有点像航空中的加油机加油,要求非常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说。手控交会对接还被比作“百米穿针”。

  加拿大空间专家埃里克·希德豪斯说,手控对接的主要挑战体现在用于对接的光学传感器,以及飞船与天宫分离控制时的手控操作,作用力的不平衡会造成飞船姿态的大幅波动。

  “人工控制是自动控制的冗余措施,有人参与的交会对接更保险。”陈善广说,但这也对航天员提出了新的挑战。

  他说,航天员操作的习惯、策略、精度和准度要求非常高,要控制燃料消耗。从世界来看,俄罗斯训练航天员手动对接,地面上的单项训练达900到1000次。中国航天员目前训练1000次以上,“让操作变成习惯”。

  英国皇家航空学会空间团体主席帕特·诺里斯说,中国采取了“谨慎”航天发展路线,即在自动飞行中验证新空间技术,然后用于载人飞行。

  周建平说,神舟一号到七号实现了把人送入轨道并返回地面,但当时的神舟飞船还算不上是“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从神八起,飞船可与在轨运行的航天器交会对接,可称之为运输工具。而神九将进一步验证飞船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的功能,能够通过不同的交会对接方式把人送进空间站或空间实验室并返回地面。

  他说,这个过程的实现将意味着中国具备向在轨运行航天器进行人员运送和物资补给的完整能力。这将是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来源:新华网] [作者:徐壮志 白瑞雪 赵薇] [编辑:李昕昕]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