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发掘的西沙水下文物(2007年西沙水下考古队供图)
海口网6月27日消息 随着三沙市的设立,潜藏在碧波之下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文化遗存再一次聚焦人们的目光,那些沉落海底的商船、跨越千年的陶器瓷片、与珊瑚礁融为一体金饰铜钱、岛礁上残存的古庙,无可辩驳地证明我国人民自古经略南海的足迹。
我国开发三沙历史渊源流长
资料显示,我国人民开发西南中沙群岛的历史渊源流长。据考古发现,在西沙群岛的甘泉岛有一处唐宋遗址,出土一批唐宋瓷器、铁锅残片以及其他生产、生活用品。这无可辩驳地证明,至少从唐宋时期开始,我国人民就已经在西沙群岛居住和生产,早已经是西南中沙群岛的主人。
及至明清时代,我国人民在各岛屿上保留了大量遗迹。包括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金银岛、珊瑚岛、东岛、北岛等岛礁相继出土一大批明代和清代的铜钱、瓷器及其他生活用品;还包括在西沙群岛的各主要岛屿上都发现我国渔民所建的古庙遗存。仅赵述岛、北岛、南岛、永兴岛、东岛、琛航岛、广金岛、珊瑚岛、甘泉岛就有古庙14座。在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中业岛、南威岛、南钥岛、西月岛等也都发现有古庙遗存。这些庙宇有些是明代建造的,大部分是清代所建。同时,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一些岛礁上,还挖掘有多块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石碑。
沉船印证“海上丝绸之路”
从1996年至今,海南先后7次参与对南海水下文物进行考古调查与发掘,获得文物约2万件。截至目前,海南已在16年间确认水下文化遗存122处,其中北礁沉船遗址、甘泉岛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光礁1号沉船顺利发掘出水。
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按船货平均运载量计算可达5万件,目前发现的沉船总量在不断增加,据国外数据不低于1000艘。通过对船载文物研究发现,海底沉船大多是从内陆沿海出发,驶往海外的商船。
2007年发掘的华光礁1号沉船,经勘查,船建造于南宋福建地区,船载文物绝大部分是青白瓷器间或有褐釉、白釉器,从产地上看均来自福建闽南一带的民间窑场,据此推断华光礁1号沉船是一只古代贸易商船。该船满载着中国瓷器等货物前往东南亚进行交易。
华光礁1号沉船是中国第一次在远海发现的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珍珠”,有了它,海上丝路的中国段才趋于完整。
2007年以来的南海水下文物考古工作,为全面认识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段提供了许多重要的实物,充分证明唐宋时期已有中国居民在西沙附近生产、生活。
国家南海博物馆选址陵水
目前,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机构建设工作也在稳步推进,国家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南海基地将毗邻而建。国家南海博物馆选址在海南陵水县黎安港片区,将主要陈列展示南海水下考古成果。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立项申请和项目建设,主要方向为针对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和整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