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7月5日消息 3日凌晨4点多,在海南省文昌市东路镇书驿村村前田洋里,移动着星星点点的光亮。那不是飞舞萤火虫的荧光,而是早起的村民们头顶着电筒在田间采摘水芹菜。
走在田梗上,蒙着厚厚一层露珠的杂草,打湿了人们的裤脚。循着声音,记者找到了正在劳作的刘统法。书驿村水芹菜规模化种植,他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借着微弱的灯光,只见刘统法身穿齐腰的塑料长筒靴子,双手用力地拔着1米长的水芹菜,妻子韩娟则接过来在水渠里清洗、扎成捆。这样的工作要持续到上午10时才能算结束,约采摘600斤水芹菜。
从1988年开始,刘统法一家就开始种植水芹菜,面积已达10多亩。在他的带领下,从1992年起全村40户几乎家家都种水芹菜,面积达到300多亩,年产量达400多万斤,主要供应海口市场。与记者交谈时,刘统法并没有停下手头的工作。
“别看这小小水芹菜,可是端上了五星级酒店饭桌啦,村里年纯收入约500万元呢。”刘统法显得很是自豪。如今的书驿村水芹菜种植业已经成为该村响当当的农业品牌,是该村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
可是2000年之前,水芹菜只是一种冬季蔬菜,不能常年供应,这其中原因主要是海南高温时间长不利其生长,产量少。2000年,刘统法凭着多年种植经验,开始尝试夏季种植水芹菜,渐渐地摸索出一套种植方法,2003年后水芹菜成了能常年生产的蔬菜。
早上7时左右,第一批菜集中到村口,村里两名购销员刘统法、符国发开始过称并按质评级,将各家各户采摘的芹菜重量、质级记录在本子上。符国发告诉记者,这是书驿村独特的产购销模式:统一生产,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分配。
“这也是逼出来的,以前是‘菜中’(蔬菜收购销售中介人)垄断收购销售,现在村里组织收购销售再分配,自己人信得过。”村民吴清森这样说。他记得1990年代都是由“菜中”来收购销售,2000年的冬季,海口市的价格有1.5元/斤,可“菜中”将价格压至0.4元/斤,了解真相后群众意见很大。由刘统法召集全体种植户开会讨论出路,痛下决心自己做“菜中”闯市场。一番市场调查后,从2001年开始由刘统法牵头组织了一支10人的销售人员,购买运输车辆,渐渐地形成了“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分配”的产购销模式。
刘统法现在的身份不仅是致富带头人,还是村里水芹菜购销总代理。他说,作为总代理,他的职责是协调种植,负责收购、销售及分配,要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经过实践,这个产购销模式切合实际,行之有效,一头连着产地,另一头连着市场,直接带给农民的是更多的利润。其品牌已在海口打响,订单也越来越多。
3日全村摘了2000多斤水芹菜,运到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销售,并根据订单配送到几家五星级酒店。刘统法说,春节前后一天下来能卖10多万斤。
晚上8时,是书驿村民10余年固定“节目”:集中到符国发家里领取销售款。符国发根据各种植户今天水芹菜质级、重量将销售款一一发到村民手里。70岁的陈春梅阿婆数着400元笑眯眯地说,今天价格还不错,2.5元/斤,咱家100多斤菜卖了好价钱,扣除成本每斤7毛钱,纯收入300元。
书驿村民的勤劳汗水换来了幸福生活:近几年来,好多村民买上了私家车,约30户村民盖上“水芹楼”。刘统法如今考虑的是,每遇风雨天,排灌不畅的村前田洋都要被淹,种植户损失惨重。他正在与市镇政府加紧联系,尽快对村前田洋水利进行农综改造,改进生产基地生产条件,争取水芹产业今年能有个突破。
“下一步,我们村的水芹产业要申请商标,走品牌化发展路子。”刘统法对于产业化道路思考得更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