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7月17日消息(记者 史雅洁)7月16日,省审计厅副厅长何琼妹在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上作《关于2011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内容主要涵盖省本级预算执行管理、政府投资项目、企业金融等情况,其中关于财政支出管理、地方税收征管、政府重点投资建设项目等方面备受关注。
报告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上解决问题,以充分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并就提高财政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强化政府债务安全和金融安全管理;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提高社会公众资金管理规范化和公开化等提出了审计意见。
15市县拖欠土地出让价款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开发利用已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之一,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征缴和管理使用,也成为关注的热点。今年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18个市县2011年度土地出让金的收入征缴和管理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拖欠土地出让金的收入。15个市县54宗土地就拖欠土地出让价款36.68亿元,占应征收土地总价款的17.4%,同时拖欠违约金2.03亿元,8个市县10宗土地拖欠因改变土地性质或提高容积率应补缴的土地价款6.87亿元,占应征收补缴土地总价款的14.3%。
二是未按规定分配土地出让收入。8个市县少计提教育资金1.82亿元,10个市县少安排廉租房保障资金3.47亿元。
三是不按程序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3个市县8宗土地面积83.70公顷,在未缴土地出让价款的情况下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截至2012年6月底,仍欠7.78亿元,占应收总价款的24.74%。此外,有些市县对应征的土地出让收入给予全额减免或部分减免,违反国家规定。
13市县挤占挪用专项资金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审计中发现,预算支出进度慢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今年审计发现,大量资金通过“权责发生制”、“以拨代支”等方式在账面反映支出,实际上仍留存于国库、各类专户、部门和下属单位。2011年底,全省历年已列做预算支出但并没有真正开支的资金余额累计达457.76亿元。至2012年5月底,全省国库列支挂账和财政专户余额仍有304.11亿元未实际支出,其中列支挂账119.15亿元、财政专户184.96亿元。
沉淀在国库、专户和部门账户的财政资金虽然都有规定用途,但实质上却脱离财政预算管理,容易导致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违规出借和无预算使用等安全性问题。5个市县违规出借国库资金2.95亿元。
截至2011年底,13个市县共挤占挪用专项资金16.49亿元。其中,7个市县占用专项资金15.14亿元;3个市县挪用土地出让收入1.29亿元,3个市县挪用扶贫资金、农综资金、征地补助款等共计612.2万元,用于非原项目支出。
虚报工程造价3.86亿元
政府投资领域历来为社会广泛关注,也有人把这一领域喻为产生腐败的“重灾区”。我省审计机关继续加大对投资领域的审计力度,采取跟踪审计的监督方法,及时发现和堵塞资金使用及项目管理中存在的违法违规漏洞。
在跟踪审计过程中,及时掌握项目进度、管理和资金拨付状况,并根据揭示的问题,及时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突出审计的预防功能,提高公共财政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特别是重点反映了对75个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审计,审计金额64.03亿元,查出虚报工程造价3.86亿元。
审计揭露了“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垃圾处理场建设、公路港口建设、教育卫生建设、市政建设和行政办公楼”项目存在虚报工程造价、虚假签证和随意虚报工程量、多列工程子目、高估冒算工程造价、高套定额单价、不按图施工,偷工减料、采取多计人工材料价差等问题,在跟踪审计过程中,省审计厅及时向项目实施单位提出意见和建议,推促项目单位及时进行了整改。
我省政府性债务风险可控
我省审计机关一直将企业金融改革,促进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作为重要职责。在对省发展控股、海南高速等9家省属国有企业、5个市县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损益情况、18个市县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了审计。截至2011年底,全省政府性债务余额990.2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7.76亿元,其中政府负有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691.23亿元。
针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履行国有资本受托经济责任问题,反映了9家省属国有企业完成了省国资委考核的主要经济指标,各项财务收支基本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了部分企业财务收支不真实、项目进展缓慢或停滞,存在投资风险;针对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损益问题;反映了对5个市县农村信用社违规贷款7918万元;少计提贷款损失准备2953.47万元,贷款集中度过高;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反映了省政府性债务存在偿债压力带来财政资金安全的风险情况,提出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管理和偿债资金制度的建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