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药品安全“黑名单”管理规定(试行)》,对于因严重违反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受到行政处罚的生产经营者及其责任人员的有关信息,将通过政务网站公布,供公众查询,接受社会监督,并实施重点监管。
在药品安全上,终于有了针对无良企业的黑名单。在食品和药品丑闻频曝的背景之下,虽然历经波折,但最终还是建起来了,这是一种进步。中国当下各种“黑名单”可谓不少,无疑,最需要的、最能赢得公众认同的,是像这种指向无良企业、缺德商人、违法生产者的黑名单。这是真正的、从头坏到脚的、危害着公共安全和公众生命的黑。
这种黑名单,有利于消除当下的信息不对称和媒体的健忘。信息不对称在于,很多有关药品安全的丑闻曝光后,虽然一时成为热点,但很多不上网不看报纸的公众并不知道有企业竟然干着这么无耻的勾当,例如竟然以水充疫苗,以过期疫苗给孩子注射。信息对称下,消费者很容易以“用货币投票”让无良企业关门;信息不对称下,很多人仍然买着无良企业的产品,一方面继续制造着伤害,一方面是无法让这些恶企信誉扫地,未起到惩罚效果。
健忘,是舆论和公众的弱点。一件药品安全丑闻引起了再大的轰动和震惊,几天过后,热点转移后,人们很容易就遗忘了,忘记了有一家企业曾经这么无耻过。躲过舆论关注的峰尖和风头,等公众遗忘之后,这些恶企会继续出来作恶,丝毫不受影响。
因为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习惯性的遗忘,复旦大学研究生吴恒曾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愿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资料库已搜集近3000篇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报道,让“不明真相”的群众认识有毒食品,让公众记住那些被曝过光的有害食品。这种资料库,其实就是一个黑名单,将那些无良企业永远钉在耻辱柱上,让公众记住,让消费者随时能查到。
当然,民间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这样的黑名单,其实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去做,他们可以收集到更多的信息,更有权威性和公信力,也更能对违法企业起到惩戒作用。
当然,建立这样的黑名单只是第一步,黑名单只是一个形式,关键是给黑名单的惩戒项目上填充内容,让黑名单真正产生“黑掉无良企业”的威慑力量,让作恶者付出“被黑”的代价。黑名单,不仅是让公众知道这些企业干过的坏事,让其声誉扫地,更重要的是,政府要通过惩罚让其感受到“这样的污点将永远背负”。比如像一些发达国家所做的那样,企业上了黑名单后,将终生不能参与政府招标,永远难获新药的审批,并受到更严厉的监管。
黑名单的惩戒力,关键还要靠有关部门去施加。消费者的“用货币投票”虽有威慑力,但因为专业上的不对称,很多人买药根本不看商家,不看生产者。黑名单产生的污点效应,狡猾的商人也许靠巨额的广告投入忽悠就能掩盖,或者换个马甲继续风光。这样的话,黑名单就徒具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