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巨额投资,给当地经济带来切实利益是显而易见的,但巨大的用工数量也难倒了地方,使得这一千亿投资项目在当地遭遇了招工难的尴尬。比如仅精密机构件产品一项,在2012年至2013年间就计划总投资350亿元,预计2012年可实现产值160亿元,2013年计划实现产值450亿元,并实现11万人就业。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获悉,为了能够让富士康的项目顺利投产,晋城当地政府牵头组织正在全省各地甚至跨省招募大量工人。“每介绍一个人去富士康上班,就能领到300元的补贴。随着用工人数的逐步增大,不得不提高介绍补贴,从每人300元涨至500元。”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
保守估算,晋城为富士康招工埋单的补贴很可能已超千万元。
政府牵头,跨省招工
事实上,这项投资千亿的计划,早在去年9月举行的第六届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富士康就与晋城市签订了合作协议。
尽管颇受争议,但富士康所到之处还是被地方政府奉为“财神”。据了解,为了让富士康这一千亿投资顺利投产,晋城市除了专门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支持,如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还为富士康解决用工问题,三次以政府名义下发文件,要求各区县责任到人全力配合招工,还专门以市政府的名义成立了人力招募工作组,负责招募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要求7个县区分别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招募组。
目前正在招工的是精密机构件产品生产线,先期大约需要37000人,从去年9月份就开始招募工人,最新的招工计划是12000人。“这12000人就算招上一年也够呛。”当地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按照目前的进度,晋城富士康工厂至少需要6万人,整个精密机构件产品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则需要11万人,再加上其他生产线所需的工人数量,这对于市区人口才40来万人的晋城无疑是个大难题。
“招工就是个苦差事,刚接到任务时没当回事,都想着贴贴广告就会有人来,可没想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去富士康上班。”晋城当地一名干部告诉记者。
据了解,晋城市为了鼓励招工,专门设立“介绍补贴”:每介绍一个人去富士康上班,就能领到300元的补贴。随着用工人数的逐步增大,当地不得不提高介绍补贴,从每人300元涨至500元。这部分资金,则全部由政府埋单,从市财政预算和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补贴资金按正式入厂并工作一个月以上人员为准核拨,每期招募任务完成一次性结清。各县市区、民办职介、培训机构在将招募人员的相关资料报市招募办核实后,就可以申请补贴资金。
但即便如此,部分县市完成招工任务仍然困难。“有的县市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将介绍补贴再增加100元左右。”上述当地干部透露。
已经结束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晋城金匠中原计划项目第二期招募了25000人,每个人要支出职业介绍补贴300元/人、岗前引导性培训补贴200元/人、交通补助80元/人(外地市、外省市交通补贴按200元/人)、体检费补助56元/人,按照每人至少636元计算,当地政府就可能为此埋单1590万元。
现有的种种努力,依然无法缓解富士康的招工难题,晋城当地政府只好在原有分配的基础上,又把周边几个省份划分给了各县区,进行跨省招工。记者在一份文件上看到,城区除了负责到本省长治招工,还负责邻近的河南省济源市以及陕西省的跨省招工;而泽州市则负责运城、河南洛阳、湖北省、江西省等地的招工,高平市则负责临汾市、河南三门峡市以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等地的招工。此外,甘肃、宁夏、内蒙古、安徽等均在跨省招工之列。
为了稳定工人,晋城当地提出对在富士康工作达3年以上,表现优秀的,可以申请办理晋城市城镇户口,享受与本市城镇职工同等待遇。
相互的改变
如果当地为富士康量身定做的金匠园区全部投产,仅富士康就可以为晋城增加600亿元的GDP。而2011年晋城市生产总值完成895.0亿元。这或许是当地政府不辞辛苦为富士康万里跨省招工的动力所在。
晋城一位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富士康落户当地:“晋城以前就是个小庙,住的都是些土和尚,突然来了个外来和尚,闹得我们都不会念经了,富士康一来,以前的木鱼、钟这些配套设施都得跟上他的水平,一下子把我们也给提高了。”
当地对于富士康的重视,在多个层面有所体现,当地媒体在报道时,甚至直接使用了“富士康改变晋城”的标题。
为了让富士康尽快进驻,当地采取了“政府投资建设厂房、富士康一次回购”的模式,投资17亿元为富士康建厂。为了尽快融资启动项目,当地政府还拉上了晋城兰花集团作为富士康厂房工程的融资平台,以此和银行去谈贷款。
祖籍晋城的郭台铭为此触动很大。在一次视察金匠园区时,郭台铭向当地表示,可以将园区规划与城市规划、社区规划同步进行,富士康将依托该园区及周边地区打造一个可以容纳20万到30万人的科技城。
按照富士康的规划,在未来3到5年内,园区将形成占地8500亩、近20平方公里的科技园区,用工规模将达到21万人。随着园区功能的逐步完善,金匠这座新城将与目前的主城区连为一体,毫无疑问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直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