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回访发现作坊脏乱差 工人光膀子工作
昨日上午9时,记者再次来到该加工作坊,看到两个更衣室已经名存实亡,成了员工休息的房间。一大早,几个工人已经准备开始干活,作坊内并无通风设施,工人们光着膀子在清扫地板,地板由于长期被水浸泡已经变黄。记者环顾作坊内环境,发现房顶已经被熏得油黑,约80平方米的作坊内堆放着各种杂物,而且散发着一股霉臭味。记者走进一侧的偏房,肮脏的地板上堆放着十几包加工好的半成品米浆,另一侧则堆放着几包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以前用来清洗锅炉的,现在已经不用了。”吴女士说道。吴女士表示,作坊加工的海南粉是不会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只用大米发酵而成。
记者看到,作坊里的工人已经开始加工大米,工人将散落在地上的大米用铲子铲起,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令人担忧。“我们大概两天加工50包大米吧。”一名工人告诉记者。记者发现,米袋上标识着保质期3个月,但是记者仔细翻开米袋,却没有看到生产日期,“我们每次都跟澄迈这家米厂购进大米,绝对是正规的。”吴女士如是说。随后,记者拨打该米厂的电话,电话根本无法接通。
龙华区文体局:只是保护海南粉生产工艺
“我们这里无法给你提供什么证件,但是我爸爸吴坤佩是海南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之一,我们的作坊多次受到文体局的鼓励和支持。”吴女士说。在记者的多次要求下,吴女士给记者出示了一份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营业执照,但两个证件都已于2011年11月过期,此外,吴女士并不能提供其他证明。吴女士表示,加工海南粉过程辛苦,随着生产成本的增加,她已经有放弃的念头,但是身为海南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四代继承人,应政府的多次要求,才将海南文化传承下来,“你们要了解证件,就去文体局了解吧,他们那边对我们的情况很清楚。”吴女士说道。
8月21日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海口市龙华区文体局了解情况。该局局长许善宁表示,虽然龙华区文体局并不负责海南粉文化的管理,但是文体局保护的只是海南粉生产的工艺和技术,并不会特别保护某一作坊,“文体局并不负责管理营业执照和生产环境问题,只是负责海南粉工艺和技术的传承和文化的保护。”许局长表示,如果某个作坊证件不全,那么工商部门就应负责监管,文体局给予的支持和鼓励并不在这些方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