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8月22日消息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兰花之美众所周知,被誉为花中君子。三亚干沟村以种植兰花而闻名,村庄也如同这诗句中的兰花般妩媚。走进干沟村,一条宽敞的大道十分亮眼,道路侧面则是成片成片的兰花基地,路边小洋楼整齐地排列开来,延伸至远方。蓝天白云下,这个村庄向人们阐释着它的活力。一个以兰花产业为主要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
响应号召整合土地 村容村貌换新颜
干沟村位于迎宾大道两侧,由干沟、糖房、岭仔、高园四个村小组组成,是纯黎族村庄。总人口有1682人,共369户。
干沟村村委会苏副主任告诉商报记者,2003年前,干沟村仅有不足15%的农户有楼房,大多数农户都住平房、瓦房。村民靠种田养家糊口,每户每年收入不足千元。那个时候村中道路不通畅,大车进不来,只有摩托车才能开进去,村民想盖房子,砖瓦也都拉不进来。村庄常年与外界隔绝,村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2003年后,干沟村在三亚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开展文明生态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趁着这股东风,岭仔村、糖房村、干沟村相继完成土地整合,而后结合本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出租发包土地、家庭旅馆、劳动力输出等经济形式来增加农民收入。到2010年,全村村民人均收入达5830元。村民摆脱了落后的生活状态,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苏副主任说,干沟村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交通十分便利,而且本地人流、物流量都很大,因此村委会开拓出“村民自主创业,吸引企业投资”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整合村民土地,逐步成片开发位置绝版的黄金地段,吸引清平乐房地产、加油站、3家汽车4S店等入驻本村,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从而扩大就业需求,有效转移富余劳动力近百人。
近年来,干沟村利用闲置土地出让得到补偿款,美化环境,改善民生。目前,村中接通了自来水,改建一批厕所,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卫生条件,并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为55多户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为他们提供生态环保能源,减少村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建设干沟小学、办公楼、文化室、灯光球场和村道,为农民营造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干沟村农民基本实现了“有一份产业、有一栋房子、有一份社保、有一笔存款、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的“五有”目标。
如今,干沟村人均年收入约为7000元,村集体收入100000元,家家户户都住小洋楼,八成村民开上了小轿车。
兰花产业创收益,集体实业出效益
据了解,干沟村土地面积约2100亩,其中耕地面积498.9亩,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干沟村根据人多地少的现状,结合本村特色,研究出“槟榔树下种兰花”产业道路。
2003年,“槟榔树下种兰花”开始起步。苏副主任说:“刚起步的时候,农民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思想一时很难改变。”而后干沟村村委会协助农户通过补贴、贷款等形式筹集种植资金,对农民进行兰花技术培训和种植技术支持,从而转变了群众传统的种植观念,使大家热火朝天地投身到兰花种植上来。
待有一定的兰花种植基础后,干沟村成立了“干沟兰花协会”,来统一协调会员在兰花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干沟村岭仔村小组还建成了兰花专业村,全村有30户在庭前院后种上了约28亩的兰花,收入超过11万元。村委会也利用闲置的集体土地建立兰花基地,种植了约10多亩兰花。
村里的兰花种植大户黄亚文,在庭院前种植约2亩的兰花,仅靠出售兰花的收益,年均收入达20万,如今盖起了三层的小洋楼,附近村民们都说那是兰花楼,村民尝到了“槟榔树下种兰花”的甜头。
2008年,干沟村借三亚鼓励发展设施农业的春风,争取到千亩兰花基地落户干沟村,仅此一项,干沟村人均年收入就增加100元以上。
2008年10月,一切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干沟村便兴建了占地面积约500亩的热带兰花种植基地,该基地具有大规模、高标准、高效益、示范强、集产销和观光旅游为一体等特点。此项目建成后,为村民提供了更广阔的经济来源,那些为基地提供土地的农民不仅可以收取土地租金和固定的回报金,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学习兰花种植技术,为自己将来种植兰花打下良好基础。
如今的干沟村,水通、路通、电通、财通,村民致富路子多。村中近500亩兰花基地、4S店等为村民开拓财源,同时村民还能通过种植、养殖、家庭旅馆和外出打工等方式来增加收益。干沟村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向了小康之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