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社区老年模特队在表演节目。(图片由清平乐社区提供)
海口网8月27日消息 “老丁,老丁,今年八十整……”欢快的音乐从日式单放机流淌而出,老人格外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我为隔壁丁老头写的歌,谱的曲,我老伴原唱,制的碟。”
说话的老人叫姜洪,和老伴都是黑龙江牡丹江市的退休老干部。因为病痛和寂寞,2009年,老人夫妇一起来到海南省三亚市,在清平乐社区买了房,和社区的其他老人们,共同组建了一个新的“家”。
而清平乐社区,则被省文明办列为全省首个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点。
退休老人的幸福生活
“我有高血压,糖尿病。在老家时,行动不便,儿女又都有自己的事业,不在我身边。因此照顾我的一切重担,都落在了也有病痛的老伴身上。日子过得真是寂寞、失落,患上了典型的空巢家庭综合症。”姜洪说。
2008年冬季,姜洪和老伴在朋友的介绍下,来三亚度假,立刻就被这个美丽的城市所吸引。住了几天时间,就感觉病痛有明显减轻。同时,老人无意中听说三亚有一个养老型社区,叫清平乐。
经过认真考察,老人了解到,这个社区以老年人为主,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老人。小区建设十分注重养老的定位,绿化建设,无障碍建设,尤其是文化设施建设,都非常到位。后来,和老伴商量后,老人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在清平乐购置了一个二手的一居室,一住就是3年。
“在三亚这几年,是我退休近10年来,生活得最快乐、幸福、精彩的几年。以前的病基本好了。年轻时没有来得及做的一些事情和爱好,都得以发挥。现在我是社区的绘画、音乐骨干,还是这里的老年大学教师兼学生。老伴唱京剧,还是社区老年舞蹈队和模特队的成员。”老人不无得意地说。
说起姜洪的老伴,在清平乐社区可是大名鼎鼎。老人名叫王艳杰,因为爱唱京剧《红灯记》里的“李奶奶”而闻名,小区老人习惯称她“李奶奶”。
寓学于乐的“银发达人”
“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我现在还坚持每天学习。”姜洪老人说,自己年轻时醉心于画画、作曲,但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一直都没有时间实现愿望。到了清平乐社区后,他醉心于画牡丹、写词、谱曲。画了画,送社区的邻居;写词谱曲后,给老伴唱。
姜洪太忙了:他还是社区老年大学的二胡老师;在社区的远程教育中心,他又是一个学生,在那里他学会了使用电脑。现在喜欢网聊、购物,还学会了网上作曲,创作了20余首作品,并将其发布到优酷网等网站上。
“追求健康向上,坚持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是我们这个社区的一大亮点。”来自北京的何老先生70多岁了,还坚持每天学习,现在是社区文学社社长。他告诉记者,社区有一个来自台湾的老先生林学理,已经93岁了,还坚持每天写诗,练习书法。社区老年大学和远程教育中心,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还能坚持每天学习、练习。
“我们老年模特队现有22个成员,以前都没有专业基础。在社区请专业老师培训后,现在我们都经常出去表演了。去年我和老伴还参加了三亚‘达人秀’节目。”王艳杰老人说。
“近两年,清平乐社区的文化品牌,在三亚市有了广泛的影响力。连续3年,应三亚市委、市政府的邀请,社区的老年文艺团体,都会在鹿回头广场为市民们上演一台高品质的文艺演出。”清平乐社区物业公司总经理游春雷对记者说。
探索和谐社区养老新模式
“都说老人怕寂寞,现在我们一点都不寂寞,而且很快乐。在这里我从新有了‘家’的感觉。”王艳杰说。
“基于中国养老的现实问题,我们小区开发之初的定位就是‘养、医、学、为、乐’一体化的老年型社区。”谈到创建三亚清平乐社区的初衷,小区开发商———三亚东锣岛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陆小畅说。
在中国,绝大多数小区,供业主使用的公共建筑只有数百平方米。而在清平乐,仅文学创作室,书报阅览室,舞蹈、音乐、书法练习及作品展示室,老年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长廊等文化娱乐场所,就有20多处,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
由于小区6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多户,占整个小区的一半以上。清平乐实现了全小区无障碍通行。18栋楼房,每栋都有一个可放置救生担架的大型电梯。对独居老人,为防止意外,坚持每天清晨问候制度。在每个房子的床头、洗手间,都有按键式呼救系统,方便急救。
“在这里,业主与业主之间、与物业公司之间,都能相互体谅,和谐相处。”王艳杰告诉记者,现在她手里还攥着20多户业主的房门钥匙,都是回家的“候鸟”们留给她,让她帮忙照看房屋的。
“这就是信任。我和老伴由于年老健忘,因此在物业公司,也留了一把自家的钥匙。要是没有信任,这是根本做不到的。清平乐,乐清平,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临别前,王艳杰再次感慨地对记者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