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部下发《高品质特殊钢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特殊钢行业新增年产值达到5000亿元,并培育10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特殊钢生产加工企业。
特殊钢成钢铁行业发展重点
与粗钢不同,特殊钢是保障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料,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高端装备制造息息相关,品质要求相对较高。而近期,钢铁行业消极气氛弥漫,“产能过剩”、“利润缩水”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中钢协此前公开表示,上半年钢协会员企业累计实现利润仅23.85亿元,同比大幅减少545.49亿元,降幅95.81%。据中钢协内部测算,扣除投资收益,钢铁主业上半年实际亏损达13亿元。
这被认为是下游行业增速放缓造成钢材价格下跌。市场分析,由于国家实施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及铁路、公路等基建项目投资回落,汽车、造船及其他主要用钢行业增长缓慢,上半年我国粗钢表观同比几乎没有增长。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统计,7月份钢铁企业检修减产比6月扩大,钢材加工企业有22家,减产140余万吨;检修减产从小企业已经扩展到唐钢、武钢、沙钢、攀钢等大企业。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冶金工业规划院院长李新创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科技部在此情况下发布《规划》,实际上是给钢铁行业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国家对特殊钢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记者了解到,在2011年发布的钢铁“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运用于高铁、大型和特殊性能船舶和舰艇等领域的特种钢将成行业重点”。另外,特钢产业尤其是高品质特殊钢已经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之中,并强调“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等新材料”。
《规划》也明确,在十二五期间要“形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品质特殊钢材料体系和生产工艺流程,建立10~15条专业生产线”。
技术缺位成行业发展桎梏
记者了解到,航天大飞机及通用飞机特钢需求将于“十二五”期间显现,轨道交通特钢需求约为280万吨,海洋工程特钢需求将达到1500万吨,能源工业特钢需求将超过200万吨。
在我国,特钢产品只占钢产量的5%,产品市场主要面对国外,国际市场份额只占2%。据了解,工业发达国家的特殊钢产业占其钢总产量的比例较高,美国和韩国约为10%,日本、法国和德国约为15%~22%,而瑞典则高达45%左右。
“严格意义上讲,我国钢铁产能可满足绝大多数钢材需求。不过,我们在某些品种钢材以及质量的稳定性、服务和价格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李新创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特殊钢占钢产量的比例提高至10%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比例由现有的15%以下提高到30%以上。
相关链接:
武钢股份再发债60亿元 钢铁行业陷借钱扩产怪圈·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