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消协向发改委、央行和银监会提出要求“政府干预,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的建议。确实,琳琅满目的银行收费项目及其相关标准,既无法律依据,也十分不合理。
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银行业绩快速增长。最近陆续发布的银行中报显示,中国各大银行今年净利润继续稳步增长已成定局,建行净利润更是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近15%。在宏观经济下滑、诸多行业生存艰难的当口,不得不说,银行业的好日子与收费项目的不断增多和稳定增长密切相关。因为从过往经验来看,手续费加佣金的净收入就占据了银行净利润的半壁江山。以建行为例,上半年1065亿元的净利润当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就高达492亿元。显然,没有银行收费项目这一块的收益,银行业的日子就难以这么“滋润”。
银行巨额利益掣肘,这也导致了监管部门在管理规范的时候,常常遇到不小阻力,就连规范化的管理办法都难以出台。自2010年初就开始酝酿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早已经起草完成,征求意见稿也成形多时,但是至今依然未能正式发布执行。其中核心原因,即是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和大量银行,利益博弈较为复杂。让商业银行、监管部门和广大储户之间利益达到平衡,形成各方都满意的收费新规,难度太大。基于此,一直没有规范化的政策法规,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银行收费乱象丛生。
目前,表面上看起来,12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速普遍超过传统息差收入,正成为银行利润主要增长点。不过,目前这些所谓的中间业务收入,则更多的是取自对广大储户的服务性收费,并且是无风险利润。这与外资银行面向普通客户中间业务免费,中间业务主要来自于创新服务,为储户创造更高的回报以获取管理费相差甚远。
而且当前国内已经进入到中间业务收费上涨通道,最为典型的就是跨行取款手续费,在经历了多次调整之后,如今依然看不到不再上涨的可能。
这种低端的中间业务收入,只能说明中国的银行业依然处于竞争力十分薄弱的阶段,只能以无风险式的收费来维持利润稳定。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的商业银行,以及与银行系统有着紧密利益纠葛的监管部门,谁都不可能真正以市场的逻辑,来完善服务收费的定价。
但是,在实体经济低迷之际,银行以所谓的高利润扩张,只能是既盘剥了企业,又损害了储户利益,而不是寻找到真正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当务之急,银行要把重点放在通过金融产品和工具的创新,开拓出更多的业务品种,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
唯有如此,银行才能真正具备持续长久的赚钱能力。而不是以收费项目让储户“心烦”。务实之举有二:一是加快推进执行已经生成多年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二是尽快取消或规范与民众利益最为密切的收费项目,比如跨行取款收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异地领养老金付手续费。唯有如此,才能保证银行业进入更为健康的发展轨道,储户利益才能得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