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大枣的“西进”
那家“大枣技术服务部”的店铺,生意差得让张女士有些心慌,她整日坐在屋子正中央的凉席上喃喃自语,“这活没法干了。”她说,“今年的枣又成了(丰收)。”但上门买药的枣农寥寥。
张建说,“现在都去富士康打工去了,根本没人管枣树。”这样的看法,得到了众多镇上人们的证实,“由于没有打药,今年枣结得很小,而且枣园下面长着很深的杂草。”
就连孟庄镇的“黄帝古枣园”里也是杂草疯长。记者看到,由于没人管理,那些古老的树上基本没有再结果。
50多岁的孟庄村村民蒋志高(化名)坐在“食杂果品商行”的门前,没事可做,“没人再管那些枣树,这个村子的很多人去了新疆。”他说。
3000多公里外的新疆若羌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南缘,这个世界上同纬度最干旱的地区之一,与孟庄镇这个中原小镇,这两年变得关系密切起来。
晃荡在孟庄镇的各条小街,几乎都可以看到“批发新疆枣”的字样,就连一间屋子外面丢弃的废纸箱上,都写着“若羌红枣”四个字。
镇子后面的一家门店内,一箱箱红枣码在墙角,店主人说这些都是从新疆运来的。记者以每斤25元的价格,在孟庄吃到了来自新疆那个遥远县城的枣。
这样的变化,也与富士康的到来有关。张女士说,种枣需要雇佣劳力,而孟庄的人多去了富士康,真正还想做红枣产业的人,只好选择去新疆若羌。
“不仅因为那里容易找到价格便宜的劳力,”张女士说,最重要的原因是若羌的昼夜温差大,而且长期不下雨,非常适宜大枣的生长。去年,张女士的丈夫花了100多万元,在若羌县承包了300多亩地,仅仅一年的收入就可以达到60万元。
没有了年轻劳力的后顾之忧,也没有了下雨带给枣的“祸患”,大量的枣农们将孟庄的枣苗运到若羌,开始了传统产业的“西进”之路。
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摆在孟庄人面前——枣乡无枣。以前形成的品牌效应,现在不得不靠外地种植,然后长途运输来维系。
孟庄镇一位副镇长告诉记者,“去若羌县种枣的人确实很多,但我们当地也在发展 ‘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后要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化作业。”
改变,还在持续
据《郑州日报》8月24日的报道,仅仅两年的时间,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智能手机制造中心,并将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古老郑州在两年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科技新城。
事实上,富士康是河南省近年招商引资中的最大亮点。它不仅改变着孟庄这样的小镇,还深刻影响着整个河南省的经济形态。
郑州海关今年1月份在《2011~2012年河南省对外贸易形势分析与展望》中预计,2012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随着富士康集团手机业务的全面投产,预计河南2012年进出口规模将超越600亿美元,跃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7月11日,郑州海关再次发布数据,今年上半年河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217.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4.6%,进出口增速跃居全国第3位。
如果去掉富士康在河南的苹果手机代工项目数据,可以发现,河南省其他产品的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公开报道显示,上半年,富士康集团在河南的下辖企业进出口总额达104.3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额的近一半之多,为48%。而当去掉富士康因素后,河南全省外贸进出口增长为2.5%,其中出口仅增长1.2%。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谷建全表示,“抛开其他影响不说,河南作为内陆省份,外贸依存度低,出口是个大问题。而富士康是外向型经济,来河南后能立马拉动河南的出口。”
他此前向媒体称,富士康的到来,不仅吸引了50余家相关配套企业落地河南,被称作“全球第二大电子代工企业”的新加坡伟创力等也纷纷示好。
这种示范带动效应,眼下正在渐次放大。河南省统计局在针对上半年经济运行的分析中指出,“产业集聚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继续对经济增长形成强力支撑作用,在全省形成了一大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作为河南外贸数据中“一枝独大”的富士康,自身也在求变,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100万机器人计划。
公开的消息是,富士康将在未来3年内从1万台机器人增加到100万台机器人,从而代替人工。在距离孟庄镇近200公里外的山西晋城,这个机器人项目已经下线。
业内的普遍看法是,这样必然会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会减少对劳力的需求,工人的议价能力降低。
8月27日晚间,富士康国际发布2012年上半年业绩公告。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富士康国际营业收入25.04亿美元,同比降16.35%;亏损同比扩大至2.26亿美元,上年同期亏损为1764.8万美元;截至报告期末,其雇员总数为7.55万名,而上年同期为9.89万名;员工成本总额为2.51亿美元,上年同期为2.72亿美元。很显然,无论是员工数量还是用工成本,富士康都有逐渐收缩的趋势。
不过,从事整机维修的常虹说,自己并不担心会失业。
张建听记者转述完这个机器人计划后,重重地吸了口烟,“真要那样,我们可以重新打理枣园。”到那时,靠枣吃饭,还是靠手机吃饭,这是个问题。
相关链接:
富士康因两大手机客户衰败半年亏损18亿港元·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