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9月5日消息( 记者 吴开诗 摄影报道 )9月5日10时,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室里,今年28岁的吴翔宇(化名)的两手臂插着几道管子,鲜红的血液被运输到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这是海南省今年第6例捐髓,也是海南省第4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
吴翔宇是海南省澄迈籍人,在海口一家酒店工作。2006年10月1日,他在明珠广场采血车献血时,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助白血病患者,于是决定加入中华骨髓库,他慎重地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写下自己的详细信息,并留下了8毫升血样。此后,他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无偿献血和捐献血小板。
2012年5月8日,吴翔宇接到海南分库工作人员的电话,得知自己与湖北一名刚毕业的男大学生白血病患者的初分辩相吻合。 “感觉像中了奖似的,真的没想到6年前自已一个小小的决定,现在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当时了解情况后,吴翔宇意识到这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还专程到海南省红十字会了解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
当晚,吴翔宇将自己的意愿和决定告诉了家人,并把所了解的相关信息介绍给他们。吴翔宇说,家人都很淳朴,知道他6年前的一个小小决定能带给别人“生”的希望,而且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无损健康,他们都非常支持。今年5月21日,吴翔宇与海南分库工作人员确定同意捐献。
吴翔宇表示,确定同意捐献后,他像往常一样生活,只是工作人员嘱咐他在没有接到采集造血干细胞通知前,不能进行无偿献血。原因是献血法规定献血后,半年内都不能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这样就会影响救助患者。
据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的配型率已经很低了,仅有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的概率,从初分到高分再到体检合格,很多因素都直接影响志愿者是否能成功捐献。
“我能与患者配型相合就是一种缘分。”吴翔宇告诉记者,捐献对于患者而言,是他徘徊在死亡线上的救命稻草,患者的生与死就在志愿者的一念之间。“我既然选择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所以,我要救他,也祝愿他早日康复,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在记者和工作人员的陪伴下,3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吴翔宇成功捐献了约13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北京某医院的医护人员将带着这份礼物,乘坐下午4点的航班飞往北京,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据海南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周瑾介绍,目前海南分库虽然有入库志愿者27562人,但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反悔率和流失率,一些志愿者因各种原因最后不同意捐献,还有一些志愿者因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海南,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失去联系。海南省红十字会呼吁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只要您在18岁至45岁之间,请在献血的同时,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并留下了8毫升血样,便能为自己存一份爱心在中华骨髓库,使血液病患者多一个配型机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