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裤、T恤,时尚的发型,嘴角勾起的微笑……而今,这个青春的形象与器官捐献沾上了边。这个27岁的海口小伙,成为海口器官捐献志愿者“80后”第一人。昨日中午,冒着淅淅沥沥的雨,记者见到了这个勇敢的“80后”小伙胡健。
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胡健
“80后”的他一直“很疯狂”
“肾脏、心脏……只要别人有需要,只要可以用的器官,我都可以捐献。将来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留下器官还能救人,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面对记者的采访,胡健说得很简单,也很朴实。
生于1985年的胡健,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伙子。他的父母是新加坡华侨,但他从小在海口长大,2009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目前在海口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别看他年轻,小伙子心中装满了大爱。
胡健是一个爱玩且玩起来很疯狂的人。“有时候不带钱包、不带信用卡,只背上一个背包就独自出发了,这一去就是好几天,经常性的夜不归宿。”眼前这个胡健说起这些话的时候,让记者都感觉很不相信,可他在工作之前就是这样的“疯狂”。
胡健告诉记者,他经常和朋友一起参加夜徒、环岛徒、拼友等活动。所谓夜徒就是几个朋友约好时间和地点,晚上一起徒步行走,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友情。同时,他们还自发地参与环保等志愿服务。胡健说他感觉自己活得很充实。
受人影响立志做有意义的事
当记者问他怎么会想到成为一名器官捐献志愿者时,胡健向记者透露,是一个老板的行动深深触动了他。
胡健说,在广州读大学期间,一个老板找到他让其帮忙拍个片子,就这样两人相互认识了。汶川地震时,这个老板正好在四川拍片,看到地震后的情景,老板放弃了拍片,投身于救援工作中。后来,胡健得知这个老板为了救更多的人,一直留在那里,结果导致其公司破产。
这件事对胡健的触动特别大,从那时起,胡健立志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去帮助更多的人。于是,他决定从献血开始,可前往献血点才发现,因身体原因,他并不适合献血。
在一次夜徒中,胡健从一个朋友那儿得知关于器官捐献的信息,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到“人体器官捐献”这个名词。他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不仅可以给予他人生的希望,还可以将自己的生命延续。于是,他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到了海南省红十字会与海口市红十字会的联系电话与地址。
说服父母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回到家,胡健鼓足勇气把自己想捐献器官的事情告诉了父母。在听到儿子想在死后捐献器官的想法后,他的父母半天讲不出话来。一阵沉默后,母亲抛下一句“你不要说了,我和你爸都还在,等我们死了,你再来谈这事”,就再也不理他了。
胡健告诉记者,一开始他的父母并不支持他这样做,认为他还这么年轻,去填写这样一份自愿书是多么不吉利的事情。但后来,经他一再跟父母做思想工作,父母最终支持他的决定,并为儿子的举动感到骄傲。
今年7月,胡健来到海南省红十字会办公室填写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自愿书》。对于自己的这项义举,胡健觉得,将器官捐给能用的人,就像捐出一本书、一件衣服那样,既能给别人希望,也能让自己愉悦。在他看来,捐献器官还带着些许浪漫,“当你走了,你的家人看到受捐者时,就仿佛看到了你一样,这就是生命的延续。”
人体器官捐献和已经开展的遗体捐献、眼角膜捐献属于不同的概念。
器官捐献是指基于个人生前的意愿或家属的同意,在去世以后,以无偿捐赠的方式,把自己的肝脏、肺脏、肾脏、胰腺、小肠等器官捐赠给濒临死亡、等待移植的病人。
捐献遗体一般用于医学研究及教学;而眼角膜属于人体组织,并非人体器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