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海补给船少 渔船补给难
“开发三沙渔业,迫切的是需要解决渔船的补给问题。”临高利时合作社社长林海深如是说。
林海深算了一笔账:南沙航程长,单航次往返至少要10多天,油料消耗费用至少要10多万元,生产成本大,捕捞量须达到一定数量,渔民才有钱赚。
但目前制约南沙渔业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正是渔船补给能力(包括渔船的供油、供水、供冰等)较弱。
据了解,目前海南省仅有两艘补给船,导致赴三沙作业渔船补给能力较弱。
省水产研究所总工程师陈积明认为,海南省应建造一定数量的补给船,有效解决渔船的后勤补给问题,降低渔民生产成本。并以大型补给船或捕捞生产渔船为母船(指挥船),根据母船功能、大小配套一定数量的捕捞生产渔船,严格执行跟帮编队制度,共同抵御各种风险和事故灾害。
陈积明同时认为,目前海南省赴三沙作业渔船大多是带冰作业,其捕捞产品保鲜期短,售价大打折扣。而蓝鳍金枪鱼等名贵鱼类必须在捕获后立即急冻至零下53°C以下才能卖好价钱。因而,赴南沙捕捞渔船应配置急冻保鲜设备,避免“好鱼贱卖”。
基础设施薄弱制约渔业开发
赵中社称,西南中沙是海南省传统作业渔场,但长期以来,该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渔船补给、避风带来诸多不便,成为制约南海渔业开发的瓶颈。
有关渔业专家认为,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日益枯竭,海南省调整捕捞生产结构,逐步淘汰旧小渔船,鼓励发动渔民建造大中型渔船,扶持龙头企业建造外海生产补给船,增强外海和远洋捕捞能力,组织渔民开发西南中沙等外海捕捞,拓展捕捞生产空间。加快三沙渔业开发步伐,首要问题是要加强三沙市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专家建议,在西南中沙建立渔业综合保障服务基地,在西沙永兴岛、晋卿岛建设综合港口及补给基地,为渔业生产补给提供支撑和服务。同时为渔船提供避风条件,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全方位服务渔业生产。
专家认为,渔业综合保障服务基地还应包括卫生、科技、教育等设施,并加大三沙市供水、供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为驻岛民众和渔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解除其后顾之忧。
省海洋与渔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在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实施海水淡化试点工程,为驻岛民众及守岛工作人员提供日常淡水供给。电力方面,将探索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海洋新能源发电,提高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