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回原籍,回去之路并不平坦
对于那些不能在本地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转学回户籍所在地成了当下最好也是惟一的办法,但这条路并不平坦。
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和学生都不愿意,或者不会轻易采取这个办法,这其中原因包括各地之间存在的教材差异,学生回去上学无人照料日常生活,而且手续办理过程复杂,不是所有学校都会接受此类转校生,在办理时间上也容易耽误考生等。
“连换授课老师都会有影响,更何况是转到一个教材都不同的学校。”华兴学校文科英才班的高三班主任韩老师说,如果选择转学回户籍所在地的话,首先面临的就是教材问题。由于地域差异,海南的教材和外地的肯定不同,这些孩子都是从小学就在海南念的,这么多年已经适应了这里的教学方法、课本和试卷的题目形式,突然之间给他们一个完全陌生的课本,他们会很难适应。而且,海南的高考分数计算方法也与内地不同,内地基本都是考察原始分,而海南是用换算分。所以说,仅这一个因素就容易对学生的高考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孩子回老家上学无人照料,也是家长们担心的问题。韩老师说,她的班里有一个女孩上个月才办理转学手续,之所以拖到现在,就是因为那边没人照顾,而且她出生在海口,老家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地方。“她是班里的第二名,如果她在考试中正常发挥,以目前分数估计,能考到一个一本及以上的学校。家人不想让她错过高考,就把她送回老家了,现在她一个人在广东,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了。”
“教材不同,孩子肯定吃亏,再说奶奶都80岁了,照顾不了他,我们也不能辞职回去陪他。”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陶女士说,她在中化化肥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工作,因为工作调动,1998年从湖北来到海口,现在只能等待新政策的落实。
除了户籍,他们已经是海南人
开学不久,目前仍有一部分外地户籍的高三考生留在海口“等待”。华兴学校高中教务处的陈主任介绍,目前高三年级还有十几名没有在本地高考资格的学生。另据景山学校教务处的数据显示,目前高三年级有8名非本地户口的学生还未转走,高一、高二两个年级共有32名,初三年级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9人尚未获得本地高考资格。跟其他学生相比,他们并没有惧怕考场的感觉,反而格外地渴望高考。
“就算现在回老家也考不上大学,如果这样还要再复读一年,那么多年形成的差距,一年时间怎么可能弥补?”福建籍的高三学生杨邓航无奈地说,“我不想跟我们学校上一届的几位学长那样,在高考那天,只能目送其他同学去考场。”
“希望相关政策能在今年12月高考报名之前出台,我们就能参加高考了。”高三学生向鹏竹说,父母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海南,1995年,他在海口出生,已在这个城市生活了17年,从小到大的学籍都在海口,父母的工作稳定,也购买了房产和保险,除了户口不在海南,已经算是半个海南人了,而且很多亲戚朋友都迁过来了,“对我来说,这里就是我的家。即使现在转回四川老家,也跟不上那里的教学进度,就算获得高考权利,也不一定考得上大学”。
高三学生樊鑫的老家在四川都江堰,他小学时来到海口,全家都搬了过来,再回老家考试已经不太现实,父母也一直为这件事操心。他表示,自己压力很大,曾一度向家里要求放弃高考,但是,“父母考虑到我成绩不错,如果放弃太可惜,他们鼓励我坚持下去,希望新政策尽快实施,给我们这群人一个机会。学了这么多年,如果连考试都不能参加,我心里很难接受”。
方案年底前出台,执行时间未定
据了解,现阶段执行的高考资格审查的内容包括,要求考生和其法定监护人的户口都在本地,并且满3年以上,如果落户时间不满3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只能报考三本及以下院校。
据海口市龙华办证中心的一位民警介绍,目前外地来琼人员取得本地户口只能通过9种方式,包括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夫妻投靠,干部调动,工人调动,大学生毕业分配,公务员录入,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军人家属等。
海南省考试局相关处室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异地高考”问题,自从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文件下发后,省里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调查研究,并着手制定方案,方案会在年底前出台,但由于该政策的出台势必会带来其他影响,如“高考移民”,所以要听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避免对本地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该方案的制定要经过审慎的考量和定夺,具体的执行日期目前尚未确定。
相关链接:
教育部要求尽快明确异地高考细则 解决升学问题(图)
异地高考若开闸缺万余普高学位 公办高中须大增
教育部:异地高考方案不能“一刀切”
教育部称异地高考需三条件 没买房的家庭免谈
异地高考引媒体热议 确保公平公正还需细化
异地高考要有“最佳平衡点”
“异地高考”设门槛 准入条件要合情合理
异地高考准入条件不能太苛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