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日前,包括德意志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在内的多家跨国金融企业掀起新一轮的裁员潮,两个月内已经有9家跨国金融机构宣布不同幅度裁员,一时间,整个行业风声鹤唳。
国际金融巨头集体迎来寒冬,它们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会受到多大影响?这些公司在中国的员工是否会受到波及?
两周前,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宣布,在其亚洲地区的股票交易部门进行裁员,其中差不多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要失去工作,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德意志银行员工表示,一时间公司上下人心惶惶,而裁员的消息仍然不绝于耳。
银行员工:德意志银行计划在香港和日本的证劵部门裁员85人,主要因为欧债危机扩大,限制了亚洲经济增长。德银7月31日曾表示,计划裁员1900人,主要在德国以外。
而大洋彼岸的华尔街也还好不了多少,甚至已经有人预言了明年的惨淡:“据分析师估计,与2012初年相比,2013年初华尔街员工人数将会减少百分之十到十五。”
不过,在裁员风劲吹的金融业,部分金融机构在某些领域仍旧在继续招聘,虽然招聘力度略有缩小。现在,在网上依然可以搜到德意志银行招聘的消息。一边是减员,一边又增员,岂不是自相矛盾?在北京某商学院负责EMBA项目学员就业的指导员李小姐(化名)道出了其中的玄机。
李小姐:你会看到金融机构非常好玩,它也许今年招的人少,或者不招人。但它该对外做的宣传,它该去校园跑,它一趟都不会少。比如说它全年只招两个人,但是全国这么多高校它该跑接着跑,它根本不会当众承认它今年招的人少了。在2011年那次危机的时候,我当时有一个朋友就是,他面试了很多的咨询公司,咨询公司是不招人的,但是就让他们所有的人考了个够,全都得考试,它从来不说它不招。
而另一个原因就是裁员和招聘的部门不一样。
李小姐:有些金融机构一部分的部门,在最近一段时间它的招聘是扩张的,比如说财富管理部门。在华尔街的趋向也是这样,给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部招聘的机会在增加。但是其他的金融机构的机会,比如说像投行,这个是在缩减的。所以不一样,要看是具体哪一部分。从总量上说,我们感觉是确实金融机构的招聘在减少。
德意志银行在9月4日一口气裁减约30名员工,当中大部分来自一向被视为赚钱部门的衍生工具部。欧洲经济问题专家刘明礼认为,这是由于经济不景气之下,这些部门的风险也更高。
刘明礼:比如说2008年美国的金融危机以及之前的2007年的次贷危机,直接的原因都是因为美国的衍生工具惹的祸。衍生工具经过进入工厂,它包装以后,透明度很低,只有专业的人士可能还可以识别其中的风险。甚至对于专业人士来讲,识别其中的风险也是非常困难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里面的透明度非常低,风险非常大。在现在金融形势和全球经济形势都不乐观的情况下,肯定是避险情绪比较严重。
事实上,两个月前,德国便有消息指出,德银正计划全球裁员的1900人,其中投资银行部门裁员就占1500人。业内人士预计,临近年底,不少投行也将进行裁员计划,估计裁员潮将会浪接浪。刘明礼也认为,这种裁员风波不会很快平息。
刘明礼:因为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剥离,以及注入新的资金这个是需要一个相对长的过程,尤其不管是对于美国还是欧洲而言,目前金融市场的透明度还不高,这些大银行的负债状况还比较复杂。这样的话要注入新的资金,投资者肯定会比较谨慎。另外从实体经济上看也不乐观,欧美银行业要摆脱困境,的确,我觉得是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
不过,欧美银行虽然需裁员来渡过难关,但大部分被裁的属于其国内员工,对中国市场影响不大。
李小姐:中国的情况比较特别,中国的市场现在是欣欣向荣的市场,金融机构在中国往往是大有作为的,他并不是像欧洲或者美国那样遇到了危机以后受到冲击特别严重,以至于金融机构不得不大幅度裁员。中国不是这样一个情况,中国是吸纳人才比较好的一个地区。
但是多年关注金融就业市场的李小姐也同时强调,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在中国市场,想要进入金融业的门槛也在日益提高。
李小姐:比如说在六年前七年前,一个有普通会计背景的人才,他非常想进金融口,或者干脆是工程师,他想进风投也好,想进私募基金也好,甚至想进投行也好,这样的机会还是有的。但是现在你说一个完全不具备金融方面的专业背景或者工作经验的人,想通过上学纯粹来做转行,这个难度会变的很高。因为它机构里面的入门级人才的专业化程度比原来高了许多,也就是说它的门槛高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