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幸福地笑了。(记者 陈元才 摄)
共同担当:为民排忧解难 彰显和谐
民生问题千头万绪,涉及面广。有了好的理念,该如何付诸行动?海口市委、市政府的共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以人为本的核心,从九大民生问题中,抓住老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加以解决。
今年7月1日“问政海口”上线,海南出现第一个网络问政平台。8月20日,冀文林作为第一位嘉宾做客《问政会客厅》,与网民在线交流,听取民意,解决社会热点难题。
近年来,为使决策更科学化,海口四套领导班子,十分注重深入调研和听取社情民意,通过多渠道了解真实情况,让公正而有力的手将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摆在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切实解决“民之忧”。
2008年,学位紧张是海口教育凸现的一大难题。海口巧用加减除法,先后投入近3亿元,主动破解府城等地区学位紧缺难题,不再挤着上课的孩子感觉“连空气都新鲜不少”。
2009年,国家规定的经济适用房保障对象还是低收入家庭,当年的海口市委理论研讨会却响亮地提出“让无产者有房住,让中产者买得起房”。此后,保障房保民生成政府工作重头戏。“十一五”,海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共建成廉租房和经适房3.1万多套。
羊山地区最大的民生问题喝水难解决后,政府新目标让这里的农民喝上了优质水、放心水;乡村公路建设的目标“村村通”的目标实现后,硬化工程又早已使许多尘土路变成了水泥路……
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必须正视的是:资源环境代价沉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公共基础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就在改革进入关键阶段时,海口也有了新的思考命题:城市超常发展,如何不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不埋下各种隐患?
2008年10月,海口完成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课题———《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和谐成本》,找到城市发展进程与保障广大群众合法利益的平衡点。海口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大胆创新,不再只考虑支付项目本身的造价成本,还充分考虑解决民生问题这一和谐成本,众多公共工程成为人民群众受益的民生工程。
玉沙村改造,政府免收4亿元的土地出让金,投入10多亿元用于道路、学校和安置房建设,做到每户村民拥有一套安置住房、一个商业铺面和一笔现金收入。海甸溪北岸的拆迁同样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经济业态,给有特殊需求的群体提供发展的条件。朱云路和镇海村等改造,政府也是主动支付和谐成本。
这种付出,换来的是城市品位的提升,当地居民的长远发展,以及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事实证明,海口近几年的旧城改造工作能够顺利推进,与政府努力让原居民共享改造成果密不可分。
也正是科学决策和这些“敢为先、善为新”的特区精神,让省会城市不断向前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