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逼近2000点整数关口之际,股指快速拉升上演神奇逆转大戏,最终收报2033.19点。虽然2000点成功地"起死回生",但鉴于增量资金缺乏,宏观环境低迷,多空围绕2000点的争夺或仍将持续。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A股若要摆脱新低复新低的困局,有两条路径:一是股指快速跌破2000点,退至1700-1800点一带,借力估值修复的跳板展开反弹行情;二是多空僵持不下,股指围绕2000点弱势震荡走钢丝,直至经济底出现奠定反转基础。不论是"跳板"还是"钢丝","1时代"的杀伤力都不足为惧;不论是"快跌"还是"慢等",A股最后的探底阶段正在到来。
2000点:一战难定 争夺还将继续
上周沪综指的重挫,宣告了2029点启动的反弹行情快速夭折,不仅反弹成果悉数回吐,指数更是迭创新低,节节败退。昨日,沪综指低开低走,2000点失守几乎已经毫无悬念;然而,一场及时快速的反弹,令2000点化险为夷。
具体来看,昨日沪综指低开逾10个点,之后快速下探弱势震荡,最低探至2005.26点。就在2000点岌岌可危之际,股指在11点左右突然启动一波快速反弹,午后延续窄幅震荡。截至收盘,沪综指收报2033.19点,上涨6.50点,涨幅为0.32%;深成指表现更为出色,收报8310.94点,上涨109.41点,涨幅为1.33%。
沪综指在2000点的"起死回生",令市场不由地松了口气。尽管绝对涨幅不大,但2000点附近启动的快速反弹,显然意味着该整数关口拥有较强的支撑力度。毕竟,自2010年以来,沪综指从未跌破2000点,不论从技术形态还是心理意义来看,该点位都不会不堪一击。更何况,周末市场并未出现新的利空因素,做空底气并不充分,而上周较大的跌幅也令短线技术性反抽的需求有所升温。如此一来,整数支撑、超跌动能成就了2000点附近的强势拉升。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昨日沪综指在2000点附近快速反弹近30个点,但这并不意味着2000点争夺战已经以胜利告终。首先,昨日沪深两市分别成交455.8亿元和438.7亿元,量能并未有效放大,特别是在盘中快速拉升阶段,成交也并没有出现明显放量。而缺少增量资金推升的反弹,空间往往不会太大,不排除股指重新回落的可能。其次,昨日建材和煤炭板块领跑市场,平添了几分不确定性。建材板块在此前短暂的大涨之后持续低迷,在没有明显政策利好的背景下,不排除是存量资金的自救行为;而煤炭股市值较大,也缺乏基本面支撑,后续如果量能无法跟进,恐怕会引发回调,从而成为市场新的做空力量。另外,随着市场的持续下跌,投资者情绪日趋谨慎,在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没有超预期利好的格局下,资金难以放心入市,最多只是择机参与超跌反弹,在这种短差心态之下,股指难以摆脱下跌的风险。
因此,在承认2000点整数关口支撑和超跌反弹动能的同时,也应意识到当前投资情绪的谨慎和宏观环境的低迷。在此背景下,多空或仍将围绕2000点争夺,不排除股指回到"1时代"的可能。而究竟是大幅下破2000点还是在2000点附近拉锯,将决定A股后市的"破局"方式。
路径一:破位快跌 打破"死循环"
8月以来,市场陷入了"下跌-反弹-新低"的死循环。反弹幅度愈来愈小,反弹时间愈来愈短,新低层出不穷,心态日渐脆弱。分析人士指出,"充分释放"是打破"死循环"的一种有效方式,表现在盘面上就是沪综指快速下破2000点,从而大幅提升资金参与反弹的安全边际,恢复信心。
不论是8月初的"五连阳",还是9月7日的"旱地拔葱",均未摆脱反弹夭折和再创新低的命运。这其中,除了经济基本面持续令投资者失望之外,超跌动能的不充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背景下,股指近期的下跌符合基本面运行方向,但不论从速度还是幅度显然还不足以令市场情绪降至冰点。没有大幅的超跌,没有纠错的理由,资金就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空间展开反弹。因此,在短期经济底未明、政策微调的背景下,只有大幅超跌,才可能令市场真正展开一轮修复行情。
就具体点位来看,快速下破2000点至1700-1800点,是目前超跌动能达标的重要参照。一方面,基于2000点整数关口的技术意义,快速跌破2000点本身就具备一定的超跌动能,有望吸引寻求较高安全性的抄底资金进场,并且有望触发实质性救市政策的出台。另一方面,今年以来A股的下跌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估值向国际接轨,目前A股非金融股的动态市盈率为20倍,与欧美等国股市不超过15倍的估值水平仍有一定距离,当股指快速下跌至1700-1800点时,将逐步完成估值接轨。
实际上,历史上重要的底部之前都经历过快速的破位下跌,正是这种最后的恐慌引发了市场的转向。对于当前A股而言,如果沪综指快速下破2000点甚至快速跌至1700-1800点,那么在不考虑基本面变化的背景下,估值体系的重塑将暂时趋于完结,从而有望重新释放市场的吸引力。届时,如果伴随救市政策的出台或者经济基本面的好转,那么反弹动能无疑将叠加,股指有望走出一波像样的反弹行情,重返2000点上方。换言之,如果股指选择以快速破位的方式"破局",那么"1时代"很可能就是A股不破不立的跳板。
路径二:弱势震荡 以时间换空间
当然,根据股市的反身性原理,如果投资者都在等待股指快速跌破2000点才有动作,那么股指则难以如愿走出大刀阔斧的先破后立走势。如此一来,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之下,市场很可能选择在2000点附近拉锯。
其实,昨日2000点启动的反弹恰恰反映了多方对于2000点阵地的坚守。而稳增长政策的加码、基金仓位的大幅下降、市场情绪的急速下滑,似乎都意味着市场底正在渐行渐近。在此背景下,多方恐怕不会轻易投降。实际上,时至今日,许多深度套牢的投资者也已经趋于"麻木",观望、等底成为他们的操作策略。在这种心态之下,2000点的争夺还将继续,即便跌破2000点,也不排除股指以小阴阳的走势围绕该点位震荡。如此一来,市场"破局"的路径就只有耐心等待经济企稳,从而打破弱平衡。
从最新公布的9月汇丰PMI初值来看,该数据依然远远低于荣枯分水岭,并且环比回升幅度明显小于季节性水平,产出指数甚至大幅回落。景气度旺季不旺以及生产大幅下滑,都表明当前经济运行依然低迷,去库存仍在进行当中,经济见底时间再度推迟。不过,三季度经济数据也并非"全线尽墨",部分经济数据出现环比企稳甚至改善信号。比如,8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提升,工业增加值环比改善,9月汇丰PMI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回升,近期钢价明显反弹等。可见,四季度国内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这也就意味着市场转向只是时间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本轮经济底一再推迟,A股反弹频频夭折,令市场对于经济底的确认愈发多疑和谨慎。因此,经济底恐怕需要明确而充分的信号反复验证,才能真正扭转颓势,改善市场信心,这或将延长投资者的等待时间。
总之,如果市场不能以大开大合的方式打破死循环,那么唯有在"1时代"的边缘弱势震荡,以时间换空间,等待经济企稳最终奠定市场反转基础,投资者只能耐心等待。而这种路径虽然漫长,却也是最为安全的方式。
"周期梦"还能做吗
先抑后扬、周期躁动,昨日的沪弱深强令投资者再度回忆起了9月7日前夕的A股。
同样是建筑建材领涨大盘,周期梦似有重温之嫌。回顾9月5日与9月6日的市场,基建投资加码的预期是支撑A股企稳的核心动力。9月5日,沪综指下跌5.97点,创出2029点的盘中调整新低;随后由于发改委网站一口气发出25条城轨批文,晋亿实业、中铁二局等"高铁概念股"尾盘大幅拉升,带动沪深大盘触底反弹。
昨日的A股与9月5日的市场表现如出一辙,只是跌得更彻底、反弹得也更有力。早盘沪深A股每况愈下,最低一度探至2005.26点,距破"2"仅是咫尺之遥。而就在投资者对A股重返"1"时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时,以水泥股为代表的建筑建材股票突然拉升;在水泥股的带动下,采掘、机械、房地产等典型的周期股相继出现反弹,并带动沪深指数收盘强势收红。
事实上,昨日周期板块的"躁动"与9月5日的情况并无二致。9月5日,发改委罕见的批量审批城轨建设似乎透露了管理层力求稳增长的意图。而昨日,四川省发改委发布了3.67万亿重大投资项目,其中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近1.5万亿元,凡此种种,再度点燃了投资者对逆周期调控力度增大的期望,特别是通过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拉动经济的政策有望逐步兑现,周期梦的重温似乎并不是遥不可及。
不过,9月7日的"一阳指"行情仍然令投资者心有余悸,这也是昨日资金在底部"抄底"力度有限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诸如昨日的"周期躁动"在今年内已多次出现。除去9月5日与6日的躁动,此前两次分别在4月底与5月底出现,也均源于管理层的"保增长"信号,但随着经济数据的"证伪",周期躁动最终在经济下行的现实面前无疾而终。
"周期躁动"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凸显了在经济持续下行背景下投资者对逆周期调控政策力度增强的渴望。不过,自4月至今,尽管政策上将"稳增长"置于首要位置,但经济下行的格局仍未扭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8月份创出8.9%的新低,PPI持续同比负增长,8月份更是同比负增长3.50%,表明我国工业生产领域已陷入了严重的通缩。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对政策对冲经济下行的效用产生了一定的质疑,经济数据对政策"稳增长"见效的"证伪"更是将A股拖入了长期探底的尴尬局面。
当然,随着经济数据的愈加难看,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对未来对冲政策力度增强的预期势必将继续增大。恰逢"十一"长假,部分资金不排除再度借题发挥,利用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的消息在底部建仓强周期股,博弈长假期间托底政策的推出。
这其中最大的风险在于管理层对于经济增速下行容忍度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经济调结构的关键期,"四万亿"式的投资保增长会否卷土重来仍是未知数。而在一切政策"落听"之前,"周期梦"至少还可阶段性做做,只是要时刻警惕"梦醒时分"的到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