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参观警示教育展。记者 李汉仁 摄
青年党员下乡帮扶,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 记者 李汉仁 摄
风展红旗,百炼成钢。
海口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民生工程硕果累累,城市建设花香拂面,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十年间,海口市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加强党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椰城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十年,是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十年。通过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并已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和政策措施。民主集中制得到有效执行,创先争优取得积极成效。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干部培训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市县乡顺利完成换届,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十年来海口市党建工作的丰富实践再一次证明,作为党的“三大法宝”的核心,党的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始终挺立在时代潮头、引领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奥秘所在。
制度改革: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实现海口快速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建设离不开人才支撑。
选拔人才是海口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海口人才工作在探索中前进。为了“让干得好的考得上、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海口创新竞争性选拔方式方法,大力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好中选优”,破解了制约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深入推进的瓶颈。
今年上半年,面向市国资委系统竞争性选拔3名市直属企业总经理和不定向竞争性选拔6名非中共党员干部、妇女干部。在竞争性选拔市直属企业总经理过程中,我市在制度设计上着力提高考试“准入门槛”,考试之前先在国资委系统内进行民主推荐和征求意见,只有工作成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才有机会考,以此达到“好中选优”的目标要求。同时,创新考试方式方法,采用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考平时知识积累和实际工作能力,真正做到让干得好的才能考得好。
市委、市政府根据海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积极调整人才政策,先后制定、修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海口市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初步形成了我市党管人才工作的政策架构。
2011年10月以来,全市共交流处级干部47名,新提拔处级干部111名,其中9名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表现突出的干部,被提拔到区级和市直单位任职。
同时,市委注重加强重要部门领导班子建设,结合我市“十二五”发展目标和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采取提职交流、选拔重用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任职。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大胆引进一名北京国有企业优秀干部担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调任一名市直属国有企业优秀干部担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书记,切实选优配强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领导班子。
结对帮扶:
基层党建累累硕果
把党建工作向农村基层进一步延伸,结对帮扶,是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探索。
2008年8月,市委出台了《关于建立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的意见》,拉开了结对帮扶工作的序幕。
第一批29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与29个村党支部先行试点。在取得阶段性成效后,市委于2009年7月,召开市结对帮扶工作阶段总结经验交流会暨第二批帮扶工作动员大会,同时又增加30个市直机关单位党组织到农村结对帮扶。今年,市委决定,市级领导干部、市(区)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全市407个农村(社区)党组织和145个贫困自然村结对共建和联手扶贫,力争用3年时间,使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明显发挥,基层党建工作基础得到明显改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辞说,结对共建和联手扶贫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着力增强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层是锻炼党员干部的“磨刀石”,通过结对帮扶,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增强。海口市秀英区岭西村党支部开展“‘双带’致富我先行”活动,全村党员公开承诺,带头和带领发展橡胶、槟榔产业。过去5年,我市贫困自然村减少了259个,贫困人口减少了27460人。新成立基层党组织86个,新发展党员6959名,实现了每个村级组织都有活动场所。
反腐倡廉:
廉洁从政深入人心
省六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2008年,一场廉政风暴在海口市掀起。市某局原4名班子成员因受贿被查处;地税系统发生窝案串案23件25人,涉及厅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3人,科级干部11人……
海口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只有建立健全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形成无缝隙的科学制度体系,才能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2009年初,市纪委(监察局)在市直机关52个单位试点开展“排查防控廉政风险”活动,2010年在全市全面开展。2011年,在市规划局等10个单位试点开展公职人员岗位廉政教育。3年来,全市各单位共梳理权力事项3771项,排查风险点11860个,建立防控措施20669条。
“海口市十分注重党员的反腐倡廉和作风建设,每次干部培训,都要请市纪委领导主讲一节党风廉政建设课,使警钟长鸣。”海口市纪委与海南省纪委联合建设了海南省暨海口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到海口监狱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参观,收到较好教育效果。同时,还加大惩治力度,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起到了很好的震慑效果。
民主决策:
重大事项群策群议
为了抓民主集中制建设,着力完善议事规则,我市修订出台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市委常委会任免干部投票表决办法、市委全会任用干部投票表决办法,凡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财政重大支出、重大民生问题,必须经常委会集体讨论决定。
2010年以来,市委常委会票决了处级干部695人次,还在市委全委会上征求意见和票决重要干部13人次。在领导竞争性选拔工作中推行“全程差额”制度,扩大用人民主,提高干部选任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行“三重一大”事项“一把手”末位表态制度,充分发挥每个班子成员的作用,在讨论重大问题时,在发言权、表决权、监督权和纪律等方面做到一律平等。
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意见》,实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干部人事、财务审批、工程项目等具体事项,保证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法律、制度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从体制机制上确保科学民主决策。
链接
从2003年起,我市连续5年组织机关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先后选派千名机关干部和百名优秀年轻干部下村挂职帮扶,选派46名市委“公选”副处级后备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坚持推行市区镇党政班子成员挂钩联系点制度和部门单位包村帮扶工作制度。
2008年8月,市委出台了《关于建立机关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工作机制的意见》,拉开了结对帮扶工作的序幕。
2010年,配合省委组织部选调了21名优秀应届大学生到我市乡镇基层培养锻炼,选聘30名高校毕业生到行政村任职,为海口长远发展储备了一批干部资源。
2011年,全市组织系统根据全国、全省和全市组织部长会议的工作要求,着眼于研究解决当前我市党的建设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领导带头组织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调研成果,为加强和改进海口组织工作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截至2012年7月13日,全市共组织作风建设情况检查55次,检查单位422个(次),明察暗访49次,整改问题42个;市、区两级作风整顿办公室受理群众反映问题94个,办结41个,正在调查处理53个;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立案6宗,处分1人,集中整治干部“庸懒散贪”问题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机关作风明显好转。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