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盘点近十年中国扶贫开发 从解决温饱到促进发展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10-12 11:39

  搬迁群众打心眼里感谢党

    扶贫开发:从解决温饱到促进发展

  编者按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基础差、底子薄,不平衡现象突出。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多,解决贫困问题的难度很大。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事业。特别是这10年来,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10年来,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05元增至3985元;根据原国家扶贫标准,2002年至201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从8645万下降到2688万,贫困发生率从9.2%下降到2.8%;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过去的10年,对扶贫开发事业来说意义重大。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随着去年一份指引未来10年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正式公布,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迈向了新的征程。

  关键词1:产业化扶贫

  带动800多万贫困地区农户增收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十年九旱,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还有七成多农户无法解决温饱问题。近年来,宁夏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作为西海固扶贫开发的一大“造血”法宝,因地制宜打造出马铃薯、草畜、苗木等一批产业,这些扶贫产业宛如一个个引擎,推动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多年超过宁夏平均水平,群众生活水平大为改观。

  如今,固原市原州区成为宁夏的冷凉蔬菜基地,苜蓿草产业也正向纵深发展;西吉县成了“中国马铃薯之乡”和“中国西芹之乡”;彭阳县的辣椒红成一片;红寺堡区的酿酒葡萄已名声在外;同心县的圆枣每斤卖到上百元……

  背景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结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和科技扶贫,扶持贫困农户,建设产业化基地,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开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有效带动贫困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2004年以来,国家和各省陆续认定和支持1200多家扶贫龙头企业,带动800多万贫困地区农户增加收入,促进了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2:扶贫搬迁

  累计搬迁农村贫困人口848万人

  深秋的阳光下,云南省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的苦聪新村,一幢幢红褐色的楼房铺满了山坡。

  苦聪人,是拉祜族的一个支系。上世纪50年代,苦聪人还隐居莽莽哀牢山中,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热切盼望着走出大山。“祖祖辈辈种苦荞、玉米,只够吃半年。”从九甲乡和平村搬来的吴昌友与记者聊起家常。

  吴昌友是苦聪新村的第一批居民,原先一家5口人挤在用木片做墙的茅草房,现在住进宽敞的楼房,用上长明电,还通了自来水。“再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吴昌友激动地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苦聪人还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吴昌友所在的苦聪山寨发生的巨大变化,正是近年来通过扶贫搬迁改变贫困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背景

  扶贫搬迁是指在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下,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搬迁群众建设住房、交通、饮水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帮助生活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搬迁走向脱贫致富之路。

  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搬迁农村贫困人口848万人,提升了贫困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缓解了贫困地区的生态压力,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

  关键词3:整村推进

  已在12.6万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

  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实施前,四川省仪陇县柴井乡黄氏祠村是典型“人畜缺水喝、农民收入少、灾情年年多”的贫困村。规划实施以后,该村实行农村社区整体建设,从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入手,修建村组公路、沼气池,发展了养獭兔、养猪、水果种植等产业。

  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村民黄万金养了500多只獭兔,饲养3个月便可出售,每只纯收入能有30元。“獭兔行情好,今年光獭兔就能卖2万元,这样的日子真让我们老百姓高兴。”

  黄氏祠村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规划,改变了过去分散使用扶贫资金的做法,瞄准贫困户,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让农民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

  背景

  2001年,全国确定了14.8万个贫困村,逐村制定包括基本农田、人畜饮水、道路、贫困农户收入、社会事业等内容的扶贫规划,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分年度组织实施,力争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基础设施提升、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目标。截至2010年底,已在12.6万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其中,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的革命老区、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等的整村推进已基本完成。

  关键词4:雨露计划

  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逾1500万人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贫困农民苏泽礼,参加了市电子学校电子专业培训后,先打工,后当老板,2006年在广东中山市开办了中山新同益电子厂,现有员工700多人,年收入200万元以上。苏泽礼不仅自己致了富,而且带动了乡邻共同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背景

  雨露计划是指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特色,以提高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宗旨,以职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手段,以促成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为途径,帮助贫困地区青壮年农民解决在就业、创业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达到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目的,最终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至2011年,中央和地方共投入雨露计划培训资金61亿元,其中用于劳动力转移培训44.6亿元,751万人接受了培训;用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8.9亿元,840多万人从中受益。

  关键词5:定点扶贫

  帮助引进各类资金近500亿元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赫章县的大山深处,因为“同心水窖”工程的实施,老百姓结束了祖祖辈辈“平日背水旱时找水”的艰辛历史,平山乡双塘村村民李俊华站在小水窖旁高兴地说:“有了‘幸福窖’,今后再也不用‘为了一担水,跑伤两条腿’了!”

  “同心水窖”是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为支持毕节地区解决农村群众饮水难问题,多方筹资5000多万元在毕节地区赫章县实施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该工程于2010年5月启动实施,按“一窖一户”原则,每户资助5000元,全部建成后可彻底解决全县6万多群众的饮水难问题。

  背景

  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国家大力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多年来,定点帮扶单位采取干部挂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劳务培训和输出、文化教育扶贫、科技扶贫、引资扶贫、生态建设扶贫、医疗卫生扶贫、救灾送温暖等多样化措施开展定点帮扶。目前,参与此项工作的单位达到246个,受到帮扶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达到446个,占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总数的75.33%。

  从2002年至2011年,定点帮扶单位派出挂职干部3963人次,直接投入资金(含物资折款)106.3亿元人民币,帮助引进资金389.6亿元人民币,培训各类人员183.3万人次。中国各民主党派中央及全国工商联,积极发挥各自人力资源、资金动员、信息知识等方面的优势,与贫困地区建立结对帮扶机制,有效开展扶贫工作。(记者何 平)

  走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这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黄金十年,也是减贫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的十年。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国家扶贫战略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扶贫开发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不断推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

  随着去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扶贫开发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这十年,我国扶贫标准的内涵实现了从维持生存到促进发展的转变。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到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不仅要满足扶贫对象的生存需要,而且要部分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这十年,扶贫事业进入了开发扶贫和社会救助两轮驱动的新阶段。国家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问题的基本手段。重民生、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为低收入人口编织起完整的社会保障网。

  这十年,扶贫开发呈现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新局面。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断增加,2008年至2011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859.32亿元,年均增长17.2%,其中2012年达到332.05亿元,比上一年增加60亿元,增长22.1%,增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这十年,扶贫开发的区域瞄准实现了从县、村两级向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的转变。在继续做好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国家决定将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等区域的连片特困地区和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壮大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面貌。

  这十年,扶贫政策实现了从普惠农村向贫困地区、扶贫对象倾斜的转变。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政策对于缓解和防范农村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减免税收、投资配套、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优惠政策优先在贫困地区实施;农村水利、交通、生态建设等方面对贫困地区给予特殊安排;支持贫困地区优先开展金融改革试点。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扶贫事业必将迎来新的更大发展。我们将沿着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继续前进,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扶贫开发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机结合;继续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努力促进发展;继续巩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继续实施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对少数民族、妇女和参加人的扶持力度,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谱写扶贫开发更加壮丽辉煌的篇章。(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范小建)

  十年扶贫大事记

  2002年 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明确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200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出台了针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特殊支持政策,一是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二是加快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书本费、学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步伐。

  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制定针对贫困地区的投资和金融政策。要求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水电开发的投入和信贷支持,在贫困地区先行开展发育农村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的试点。

  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明确提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奋斗目标,要求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并明确“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

  200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继续出台针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投资政策,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生态建设等公益性基本建设项目,根据不同情况,逐步减少或取消县级配套。

  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大背景下的扶贫开发思路做出重大调整,要求将扶贫开发作为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

  2010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将政策支持的重点转向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要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结合扶贫开发和库区移民,适当增加安排退耕还林。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于贫困地区水利建设制定了优惠政策,规定支持山丘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

  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对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明确“两不愁、三保障”奋斗目标。将国家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2010年不变价),覆盖1.2亿农村扶贫对象。划定11个连片特困地区,加上已明确实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2年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全面启动。截至9月,已完成武陵山、乌蒙山、秦巴山、滇桂黔、六盘山和滇西边境6个片区规划的编制,并得到国务院批复。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 [编辑:聂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