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对钓鱼岛实施所谓的“国有化”。日本政府究竟是怎样组织实施的?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援引《东京新闻》报道,从今年5月开始,日本政府就考虑将钓鱼岛(日本称尖阁列岛)“国有化”。野田佳彦首相、玄叶光一郎外相以及时任内阁官房副长官长浜博行、首相辅佐官长岛昭久、外务省次官佐佐江贤一郎等秘密组成探讨团队。
野田佳彦指示这个团队,“要认真探讨实行国有的利弊。”为此,他们先后召开了大约20次会议。
探讨团队预测到实施“国有化”后中国将做出强烈的反应。他们参照2008年法国总统批评中国人权问题的发言后以及2010年中日撞船事件等后中方的反应,进行沙盘演习,列举出政治、经济、军事等数十个项目,将中方可能的反应按照“强”、“弱”依次划分。他们预料中方肯定会进行经济报复,日本驻华大使馆的玻璃有可能都被砸碎。在这些预测的基础上,野田佳彦在8月末做出实施“国有化”的最终决断。
报道指出,围绕“国有化”之后如何利用的问题,探讨团队出现了意见分歧。野田佳彦首相曾经计划将岛上灯台的灯泡换成节能型的LED灯泡。但是,野田佳彦最为信赖的副首相冈田克也则主张维持岛上现状。结果,野田佳彦放弃了在岛上搞建设的念头。
报道声称,今年8月底,时任日本外务副大臣山口壮访问中国,向中国政府传达了这一讯息。9月11日举行内阁会议前的一个星期,日本也通过有关渠道向中国方面进行了传递。9月9日,在俄罗斯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会议期间,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明此事,当即遭到胡锦涛主席的强烈反对。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