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0月18日消息 正值海南全省上下大张旗鼓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之际,今年上半年,海南省政协将“绿化宝岛”大行动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围绕行动进展情况、资金筹措与落实情况、海南省江河流域植被的恢复与保护等问题,展开深入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日前,报告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那么,当前海南省“绿化宝岛”行动进展究竟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下一步该怎么走,调研报告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经验:探索建立社会融资平台
自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迅速行动,采取得力措施扎实推进。目前进展良好,成效显著。
调研组认为,在“绿化宝岛”行动中,各部门、各市县开拓创新,创造了不少好的思路和经验做法。首先,以科学规划为先导,高起点高标准做好行动规划编制工作。省“绿化宝岛”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已通过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各专项规划正在抓紧编制,省住建厅完成全省城镇园林绿化规划,省农业厅完成100个观光果园布局,省水务厅正在策划100个水上公园工作,省交通厅完成环岛高速公路龙桥互通、美兰机场互通绿化景观设计。14个市县和农垦总局编制了总体规划,18个市县和农垦总局编制了实施方案,各项专项规划也正在抓紧进行。
其次,“各地坚持绿化宝岛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结合,探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调研报告指出,各市县将“绿化宝岛”工作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
再次,全省多管齐下,加大了资金筹措与落实力度。如琼海市将“绿化宝岛”工程建设资金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投入3000万元作为“绿化宝岛”行动经费。部分市县还探索建立社会融资平台。如万宁市成立了“绿化宝岛”工程建设基金,设立基金专户,目前基金专户社会捐款总计106万元。保亭成立生态环境保护协会,目前共有28家企业加入协会,捐资300多万元。陵水成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陵水碳汇专项基金”,率先启动碳汇林业建设,成为全国第一个设立碳汇基金的县。
困难:政府“热”,农民“冷”
尽管“绿化宝岛”大行动开局良好,初见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
调研组发现,个别部门和市县仅仅将“绿化宝岛”作为一般性工作部署来对待,为完成任务而绿化,注重短期目标,缺乏长期谋划和把握。
资金、土地、苗木、科技四大因素是制约“绿化宝岛”大行动持续开展的突出问题。一是资金明显不足,社会筹资迟缓,存在一定缺口。二是林地落实困难。海南省森林覆盖率高,宜林荒山荒地少,造林地块分散,土地权属问题复杂。同时,由于造林周期长,收益慢,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不愿拿出土地造林。三是结构性缺苗,景观绿化大苗、珍贵树苗、果树苗不足。四是科技支撑不强,科研投入不足,林业开发、保护和利用技术欠缺,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政府热、农民冷’‘上面热热闹闹、下面发动不足’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调研报告指出,行动缺乏统一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此外,规划衔接不力,对农民长远利益重视不够,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调研组认为,规划编制进度滞后,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在编制时没有进行很好的衔接,停留在省市县的层面上,乡镇农村实施方案缺乏;规划重任务轻效益,重眼前轻长远,没有充分考虑保障农民经济利益。
建议:纳入市县目标考核
“全体海南人民既是‘绿化宝岛’的行动主体,也是‘绿化宝岛’的利益主体,要举全省之力,坚持不懈,一任接一任,一代接一代,持之以恒地实施下去。”调研组认为。
为此,省政协在调研报告中建议,“绿化宝岛”大行动下一步应该从如下8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尽快召开全省“绿化宝岛”大行动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全面部署;二是坚持把“绿化宝岛”大行动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与促进农民增收,与环境美化,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实现“绿化宝岛”大行动与经济社会建设统筹发展;三是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行动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建议省政府与市县政府签订“绿化宝岛”大行动责任状,把建设指标纳入市县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四是把海南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绿化规划建设,为打造海南人民“绿色银行”提供科学指导。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乡镇及村绿化规划或方案,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和投融资平台。探索鼓励与促进公众、企业和社会各类机构积极参与、投资“绿化宝岛”大行动的机制、政策法规和措施,建立以政府财政资金引导、社会投资为主、市场融资为辅、公众广泛参与的资金筹措机制;六是依托科技支撑,精心做好树种选择与苗木培育工作;七是加大生态公益林补偿力度,建立健全种养并重的长效绿化机制;八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全民参与“绿化宝岛”的强大声势和良好氛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