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闽东诗群:诗歌是一种病 我愿意与它继续纠缠下去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10-26 17:14

全国著名专家学者聚首宁德论道闽东诗群

现场经典语录:

“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是记忆中的东西。”

“愈是有作为的诗人,愈有他的包容性。包容不仅使他丰富,更赋予他以大襟怀、大悲悯、并形成大气象。”

“诗歌的最高状态和性爱的最高状态是一样的,让人读完之后过目不忘的东西,有暴发力才能走得更远更深。”

“诗歌于我是一种病,哪天我觉得诗歌不可能了,我就不去触碰它了。”

“用心有毒,用力更可怕。诗歌写作不可急,只有到一定年龄上才能发挥好,有的东西是时间可以给的。”

“因为对家乡的热爱,于是不仅看到了它的美丽,而且也看到了它表面的美丽背后的伤痛。”

“迷人的永远是故乡的海岸;那些蓝调子的海堤,释放着不同色彩的波浪,一会儿是金,一会儿是银,更多的时间的白被流水擦去,留下蓝色的信号灯。”

东南网宁德10月26日讯(本网记者谢曦)2012年10月23日,由中国作协诗刊社、福建省文联、福建省作协、宁德市委宣传部主办,福建省作家协会、宁德市文联承办的“闽东诗群诗歌研讨会”在闽东宾馆多功能报告厅举办,这是宁德市第二次举办的全国性闽东诗群诗歌作品专题研讨会。来自全国著名专家和学者们带着火焰和花朵一般的语言,为闽东诗群和诗人们的现在和未来问诊把脉。

专家从闽东诗歌的地域形成、文化感受、独特视角建构、理论支持等方面对闽东诗群给予高屋建瓴的剖析和高瞻远矚的建议。专家们的殷殷关切,拳拳之心,使闽东诗群受益匪浅。

研讨会由著名诗人、《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主持。与会专家有著名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冕,著名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诗探索•理论卷》主编吴思敬,著名诗人、《人民文学》原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韩作荣,著名诗人、《诗刊》原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副主任叶延滨,著名诗人、《诗探索•作品卷》主编林莽,著名诗歌版本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福春,著名诗人、解放军出版社文艺图书编辑部主任刘立云,著名诗歌评论家、南开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振亚,著名诗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克,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谢有顺等。

汤养宗、叶玉琳、伊路、谢宜兴、俞昌雄、友来、张幸福、刘伟雄、宋瑜、游刃、迪夫、哈雷、闻小泾、林典铇、石城等闽东诗群诗人代表出席了本次研讨会。此外,与会的还有省、市宣传、文艺等部门领导和闽东文学界代表。

闽东诗歌在山海背景下合力形成

诗歌的形成与地域有关,更与时代有关,优秀的诗歌总与诗人的生命体验和感悟有关。宁德背靠大山面朝大海,潮汐海风和嶙峋的名山胜景和人文历史构成了宁德诗歌的基础。在场专家们各自从文本特点和地域形成对闽东诗群的诗歌做了深刻的文本剖析。

谢冕首先发言。他说,在宁德谈诗,谈与宁德有关的诗,受到感动的总是那些带着山岚海韵的、发自生命深处的温度和气息。宁德的诗人没有辜负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把家乡的美景化成了美好的诗篇。他以汤养宗、叶玉琳、张幸福等人的诗句为例,指出他们熟知身边的海,不光看到海的神奇、瑰丽,而且也看到了它表面的美丽背后的伤痛。

吴思敬的分析充满学理性。他提出闽东诗群是从地理上发育出来的观点。他说,诗歌的形成与语言有关,南方的方言非常复杂,与北方普通话的距离比较遥远;文学、地理学、种族环境对诗歌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从区域因素、地理角度等来说,南方更适合诗歌散文的创作,为此闽东诗群是在地域因素上建立起来的,她是基于海洋文明的蓝色诗歌。而诗人最好的作品通常是写家乡、亲人的。

谢有顺表示人才应该放在地域来认识。他认为闽东诗群主题突出,大海、大风、母亲、祖国、故乡是闽东诗歌的重要体现。对于大海的写作,闽东诗人并没有流于宏阔抽象的讴歌,却显现出不太一样的特点:沉思的面貌,从具体角度进入,有现实生活的哲学,生活态度是关怀人生的。与西方海洋诗歌对比,闽东诗歌呈现的是没有怨气的写作姿态,显露出的是沉思冷静、无怨气的特点,更具有现代感。

专家建议:闽东诗歌应避免趋同化 标出个性和独创视角

诗无国界,犹如空气和花香是无国界的,诗人也是不分地域的。闽南、闽西也可以称“诗群”。那么,闽东诗群与她们之间要有什么不同?闽东诗群要由什么来提升、由什么来提炼?诗人个性和诗群之间有什么关系?繁荣的闽东诗歌背后,要想走得更远更深,最终需要倚赖什么……为此,在场的专家、学者们纷纷从诗歌的独创性、包容性、遗产保护、流行和流传等方面提出了闽东诗歌未来的走向和目标。

谢冕认为,愈是有作为的诗人,愈有他的包容性。包容不仅使他丰富,更赋予他以大襟怀、大悲悯,并形成大气象。这里的大,是与空洞、夸饰、浮华无关,而是坚实的、也是沉着的。他最后总结诗歌长久的生命力在于敏锐的目光,前瞻的姿态,满腔的热情。他说,华北也有诗群,闽东有诗群,个性和独特的视角太重要了。独特的视角如何处理风情和风格?他建议是否可以挖掘更多富有宁德特色东西,如畲族文化等。

吴思敬表示,闽东诗歌应当在建立个性化写作上求得突破性。要展示鲜明个性,突破地域特色。他举例诗人汤养宗是饱经沧桑的睿智,郭友钊体现非常强烈的自信心,如《我是宇宙的影子》。他评价,郭友钊的诗歌并非是简单地传播科学知识,他的诗歌视角很独特,具有广阔的胸怀。而林典铇的诗歌也具有艺术的独创性。他举例林典铇的诗歌《日记:我是祖国的花朵》、《父亲的白发》等诗歌构思巧妙,不流于一般。

他提出,构建一个诗群重要的因素,首先要是有一份具有稳定和高水平的刊物,它是凝聚诗群最重要的平台。而闽东诗人所创办的丑石诗刊网站,则是立足于闽东,很有创造力。

其次是地区开明的支持,地区领导能够提供开明的空间。这样的空间是有别于其它诗群的创作特色,这是一个诗群的根源。

其三是好经验的推广。闽东诗歌基于海洋、天空,它与西部诗歌、海上诗歌相比,肯定有所不同,如汤养宗的的诗歌,叶玉琳的诗歌,他们的诗歌将海洋与生命体验结合起来,这就有别于他人了。再如张幸福的《黑锚》也具有深切的生命体验。他认为,他们的写法是一种突破,不是一般性的讴歌,值得推广。

韩作荣表示,无论是什么题材,诗歌要让人眼前一亮,具有摧心裂肺的东西。他认为诗歌的最高状态和性爱的状态是一样的,让人读完之后有过目不忘的东西,有突破口,才能走得更深更远。诗群应当具有令人发馈的东西,比如身体写作喊得很响,诗歌可以借鉴这样的暴发力和突破口,才有独创性。

叶延滨谈到对闽东诗群的认识时表示,客观来说,叶玉琳的出现对大家认识这个群体有很大的作用。她的诗集入选《中华文学基金会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及获鲁迅文学奖提名是两个标志性事件。她当时的创作,不追先锋,也不追时代主旋律,退到山水间,退到自己的一方天地,在喧闹的诗坛显示出典雅、空灵、相对远离中心的文人气息,一下子把人们吸引了。叶延滨认为,好的诗歌应直指时代最痛的地方,老百姓普遍接受的地方。好的诗歌实质上是为广大群体所接受的。他举例俞昌雄的《我永远活着》,和高崎的作品,这些都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是相通的。

林莽认为诗人的创作不能满足于随意性,要有文化的自觉,要追问艺术的本质,问问自己什么是艺术和诗歌,为什么要写诗?写海是必然的,但也要更开阔。他认为友来的诗有一种切入生命的痛感,叶玉琳、汤养宗的诗歌则走得更远,更有韧性。

刘立云则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角度来分析闽东诗群。他说,莫言的现实写法对诗人应该有所启发。他认为闽东诗歌应当避免明显的趋同性,要关注本土海边农民的现实生活状态。

罗振亚认为闽东诗群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风格,引起了诗歌界的关注。他谈了对闽东诗群的三点印象。一是诗歌的文本,从日常生活海洋中去打捞人间真魅,有浓郁的人间烟火气。二是闽东诗群诗歌内容里有情绪的喧哗,有性灵的舞蹈,也有思想和智慧的闪光,甚至有不少已经走向形而上内涵的敞开。如汤养宗的《光阴谣》、俞昌雄《关于蜂鸟的三个瞬间》等。其中最典型的是叶玉琳。她长久执着地与海洋对话,大海和诗人的灵魂已经是互相雕塑,大海有了诗人婉约柔美的思想潮汐,大海也给了诗人开阔和深邃,近期诗歌在保持女性敏感细腻之外更多了冷静、向上的力量。三是受闽东山水的浸淫,闽东诗歌充满了灵性和智性。比如汤养宗的诗是冷峭怪诞的,思维、主旨常常出人意料;叶玉琳不拒绝想象、象征、通感等现代艺术手段,在语言上不雕琢,给人的感觉风行水上,爽快利落,是诗人情绪的流动的外化,虽是女性,但诗歌气象是阔大的,情怀是高迈的。同时他也认为闽东诗歌未来的走向更需要理论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走出地域,走出宁德这片大海。

杨克则认为,闽东诗歌应该广泛流传,诗歌都是本土和群体性的,丑石诗刊网站的建立及民刊《丑石》的创办和三十年以来执着的坚守也是闽东诗群的一个特色,也是闽东诗群将来能够流传的宝贵遗产。

诗人自白:诗歌是宿命 我愿意与它继续纠缠下去

专家们对闽东诗歌的殷殷关切和拳拳之心,使闽东诗群受益匪浅。他们表示,要铭记专家学者们的真情,更加敬畏文字,坚持自己一生所爱。他们还在研讨会上提出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面临的困惑。

汤养宗对于诗歌的困惑在于诗人身份的偶然性,他觉得诗人的身份有点莫名其妙。他认为诗人在诗歌中要走得更远是极其有限的。他一直关注着中国诗歌的发展进步,希望现代诗歌能够超越唐代诗歌。他觉得现代汉语仅仅只是几百年历史而已,现代诗歌的时代情怀与李白是相通的,只是语言不同而已。

他引言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是记忆中的东西,一颗星在一亿一万年前爆发,在人类能看到的时候只是在1982年某月某日某地,只是人类在19世纪才看到而已。曾经存在的东西、现今表现的东西,古人都存在,只是不同语言的运用。

写作上,他认为诗歌的写作并不急于求成,只有到一定年龄才能发挥好。用心是有毒的,用力更可怕。有的东西是时间可以给的。诗歌是诗人的宿命,与诗歌纠缠30年,诗歌对于他而言是害上了一场病,哪天病好了,他就不触碰诗歌了。哪天觉得诗歌创作在他手上没有可能了,就不写了,那时候病就治好了。

伊路则表示,会将诗歌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挚爱。她说自己写诗歌并不是特意的行为。目睹过的事物,有着想把它写出来的欲望和冲动。她认为有些人的生活经历是比较坎坷和值得同情的。比如工地工人,还有触动情怀的自然中感人的东西,剩下的就是语言的锤炼了。诗歌是语言石头雕刻出来的,她觉得,诗歌能让日子过得好,就可以了。

友来提出了自己写作的困惑:怎么处理单纯与复杂的关系、具体和抽象的关系?如何做到文本的和谐?等等。

叶玉琳在研讨会答谢词中说,闽东是一个物华天宝、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是一个山海交响、跨越发展的宜居滨海城市,为闽东诗人提供了很多诗歌创作的素材;诗人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正在孕育着史诗降临的时代。地域和时代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越条件。她呼吁闽东诗群的诗人们一定要进一步寻找与诗歌的差距,加强学习和借鉴,加强创新和探索,在诗歌这条道路上携手共进,阔步前行。让人生,因诗歌而变得更加充实快乐;让山水,因诗歌而变得更加美丽。

[来源:东南网] [作者:余瑧   ] [编辑:刘瀚涛]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