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脚畸形,小飞燕只能靠“爬”
小飞燕内翻畸形的脚
10月10日,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三个多月的丐童“小飞燕”和其“养父”王军现身海口明珠广场前的大英天桥继续行乞,并且“小飞燕”双脚受伤。在热心市民的举报下,记者、120医护人员、海口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先后赶到现场救助。伤口包扎完毕后,王军拒绝了救助站可以提供买车票回家和住院治疗的建议。
2011年2月,一场由公安、民政、琼豫两地媒体、医院、社会爱心人士等多方共同介入的丐童“小飞燕”救助行动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在各界的努力下,2月19日“小飞燕”踏上了的返乡之路。然而,一年后的2012年6月,“小飞燕”却突然重返三亚行乞,引起舆论哗然,为了躲避关注,9月17日他们悄悄辗转来到海口。
一个市民不愿看到的事实呈现眼前:社会干预无力,救助束手无策,带伤的“小飞燕”被重返乞讨,“养父”王军对媒体的公开承诺最终食言。为什么强大的社会干预和救助,却依然无法阻止丐童“小飞燕”回流乞讨的现实?时至今日,这样一个巨大的问号落在了众多关注此事的市民心中。
【最新事发现场】
怕在三亚被“关注”“小飞燕”辗转海口行乞
10月10日下午四点,“小飞燕”和她的养父王军乞讨的身影,出现在了海口市明珠广场前的天桥上。“小飞燕”两只脚踝的伤依然没有好转,溃烂严重。
一位好心的市民路过,看见了小飞燕脚上的伤,于是拨打了120以及海口市救助站的电话。随后,这对父女被送到了海南省农垦医院东湖分院。
“‘小飞燕’的脚是先天畸形,内翻,双脚外脚踝严重溃烂,表面已有组织坏死的迹象。”护士长小兰说。
当晚,医院为“小飞燕”做了简单的包扎,并为父女俩提供了免费晚饭。由于王军拒绝了救助站的救助,医院表示可以留下父女俩,但是王军表示自己在海口有“家”。
当晚21点左右,王军带着“小飞燕”回到了自己的“家”——位于海口市府城博雅路内的一处出租屋。
今年9月,王军和“小飞燕”从三亚来到海口,在9月17日交了房租,王军说,这里是今年他在海南的第二站,第一站是三亚。
王军家的房间不大,里面除了一张床,一个崭新的蚊帐外,其他几乎什么都没有。
在他们的床上,铺上了很多硬纸壳,王军说,由于小飞燕曾经患有脊柱下裂,没有治好,大小便都没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飞燕经常会尿床。
“我每天都给她洗,给她换上干净的‘尿不湿’,一个‘尿不湿’就是30元。”
三亚曾经是王军与“小飞燕”多年行乞的地方,之所以悄悄辗转海口,王军坦言不想再被“关注”。
【调查追问】
是职业乞讨?还是“生活所迫”?
王军未能兑现承诺,“小飞燕”再次沦为丐童。
“老乡看到我就问,咋又回来了?我说不回来能干啥?”说起这,王军显得很平淡。
“我也没办法,家里地少,也没啥活干,还得照顾小飞燕,这样下去也没有经济来源,我不能在家饿死吧?”对于再次出来乞讨,王军甚至并不认为是错误的,“这是生活逼迫啊!谁不想待在家里啊?”
这到底是真的是王军所说的“生活所迫”,还是他职业乞讨的需要?
解读王军的行为,让一些接触过他的人很难形成一个定论:一方面利用“小飞燕”进行乞讨,一方面对孩子也很贴心照顾。
带残疾养女乞讨,是照顾她还是利用?
王军出生在1958年,妻子已经去世好多年,有三个儿女,大女儿已经出嫁;二儿子在郑州打工,一个月工资有一两千块钱。三女儿在一所职业技术学校读书,“每年的学费都是好几千”。
王军说,我收养的“小飞燕”患有双足畸形症,肛门脓疮等病症,她不能像正常幼儿一样行走和大小便。虽然“小飞燕”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小飞燕作为“在一口锅里吃饭的人”,他不能抛弃她。
这也被王军认为是可以顺理成章拿“小飞燕”来乞讨的理由。
“这样也赚钱了,也照顾这个小孩(小飞燕)了,抚养了她,也顾家了。如果在家里,我又找不到活干,啥都没有。在这里过生活,有衣,有房,还可以照顾了她。”对于利用“小飞燕”来乞讨,王军并不以为难堪,“我又不是管人家要,我只是在那里坐着。我给她还准备了一个板车,她坐着累了,还可以躺着,可以休息一下。”
据之前采访的媒体调查,王军带“小飞燕”在三亚乞讨时,旺季一天的收入可以达到100-200元,人少时有时一天几十块钱。由此,他一个月乞讨收入最好时可以达到数千元,相当于一份目前在劳动力市场正常工作的收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