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男子花20万修《李氏族谱》 证明自己为李白后代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11-04 08:44

  李氏祠堂边上的古极乐庵是之后重建的

  正是这本残谱指出姜堰梅垛李氏后人是李白后代

  保存在李步洋处的老家谱

    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后人现在在哪里?根据姜堰梅垛《李氏族谱》,姜堰梅垛乡东尹庄村李姓族人可能是李白后裔。

  一次吃早茶的闲聊,让祖籍姜堰东尹庄的李玉堂对自己到底姓什么产生了怀疑,为了正本清源,时隔70多年后,李玉堂回到老家和族里的一帮兄弟再次重修家谱。经过两年时间的苦心调查搜集,在用掉了20多万费用之后,新的《李氏族谱》终于大功告成。而最让李玉堂他们感到惊喜的是,通过这次重修家谱,不仅证实了自己“李姓”的正宗性,更在一本保存下来的族谱残本中,发现一段文字称,自家老祖宗李繁是明朝洪武年间从南京迁徙到姜堰的,而李繁又是唐朝大文豪诗仙李白的后代。也就是说,姜堰东尹庄的2000多名李氏家族的成员很可能都是李白的后裔。

  偶然机会起疑惑:

  我这个李姓不正宗?

  东尹庄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原有的东尹庄已经分割给了尹庄、梅垛、顾高等地。可居住在本地的李氏家族成员,还是习惯称自己居住的地方为东尹庄。到了东尹庄附近,打听姓名,十个人有八个人姓李,李玉堂就是从东尹庄走出来的。

  这位79岁高龄的老人,原来是河南医科大学的教授,他也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村子里的人基本都姓李,都是亲戚。”李玉堂在2005年之前,压根就没考虑这么一个李姓家族的村子为什么不叫“李家庄”。

  那是2005年一天早晨,退休后的李玉堂随儿女在深圳安度晚年,在偶然一次吃早茶的机会,碰到一同为李姓的本家,大家就攀谈起来。“我是李家第二十世孙。”两人自然而然就聊到辈分关系,因为老家比较重视辈分,李玉堂自然也记得很清楚,他不费事就答了出来。“不对,你这个李肯定不正宗,是假的。”谁知道那位本家一下子就指出来,李姓是古姓,不谈其他,就是从老子李耳那个年代算起,最起码有2000多年,20世至多600年左右。

  李玉堂一听有道理,可自己却诧异了,用了一辈子的李姓,将至耄耋之年,却突然起了怀疑,这让他坐不安稳,李玉堂决定重回老家追本溯源,“我到底姓不姓李?”可让李玉堂失望的是,因为年代久远,加之文革期间破四旧,族里连一套完整的家谱都没找到。想要找到祖宗正本清源,当务之急就是重修家谱,为此,李玉堂找到族里的兄弟李步洋等人筹划修谱的事情。

  两斤肉换来的族谱

  有人开价两套别墅

  “困难重重、机缘巧合。”梅垛乡东尹庄村民李步洋是李玉堂的同一辈分的兄弟,也是这次修谱的负责人之一。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东尹庄李氏家族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历史上共四次修谱,可最近一次修谱已经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距今已有70多年的跨度。为此,李步洋和李玉堂分头行动,因为久居姜堰,李步洋负责在当地询问家谱的着落,还算顺利,总能时不时从一些族人家中找到一些破损的家谱残本。

  “原本会轻松许多,可因为‘两斤肉’的事情,让我们费了大劲。”李步洋告诉记者,他们曾经打听到有一户人家保存有民国二十六年重修的家谱全本,“我们只要全部复印下来,修谱主要是衔接后代的关系了。”征得这户家人的同意后,李步洋特地花了几千元买了扫描仪,赶到人家门上。

  “防盗门关着,木门开着,都没让我们进去。”李明华在姜堰当地专门帮人修家谱,这次也被李步洋他们慕名请来,对于那天发生的事情记忆很深刻。“他们说给复印了,这套族谱就不值钱了。”李明华说,当时李步洋他们也准备给予一些费用,可这家人的价码还是让人倒吸了一口气,“他要两套别墅。”李明华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户人家手中族谱的由来。“这套族谱本来不是在他们家,只不过保存族谱的后人是个好逸恶劳的人。”李明华说,家中的东西都被这个后人变卖换钱,一次过年前夕,实在没有东西可换的他,发现家中的“古书”,他跑到肉摊上表示要换两斤肉,可卖肉的不稀罕这个东西,连两斤肉也不愿意换。恰巧这户人家也在现场,他看出了其中的价值,“这书我要了,你割两斤肉给他。”于是,这套族谱就此易主。

  吃了这次闭门羹,李步洋有点灰心,可就在这个时候,李玉堂从无锡找到民国五年和清朝光绪年间的族谱残本,但大致都能衔接得上。“就是这个族谱也差点没了,文革的时候,藏在屋顶才保存下来。”原来,李玉堂记得小时候私塾先生家有套族谱,当时破四旧的时候,先生偷偷把族谱藏在屋顶二道梁和屋瓦之间。

  李玉堂知道这件事,辗转找到已经在无锡定居的先生的后人李飞,比较顺利地拿到了族谱。“因为屋顶漏雨,最上面一本就受了潮,发霉破掉了,成了残本。”

  族谱残本透露

  可能为李繁后人

  正是这份残本族谱,透露了一个让东尹庄李氏族人都兴奋不已的消息。残本“李氏源流族谱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源自有嫡派李氏自太白流寓金陵后世居焉相传数十世而至繁公原有谱系迨明洪武间移民渡江遂迁海陵东南卜宅杨尹庄而居焉是为李氏始迁之祖相传至今已十有七世。”李明华是第一个发现这段话的,他给记者解释,意思说他们的老祖宗李繁是唐朝李白的后人,在明朝洪武年间,从南京渡江来到姜堰杨尹庄(现东尹庄)生活。而这段文章最后的落款是“咸丰九年,庚子科延令举人陈焕新文甫谨撰”。“要知道举人在清朝可不能瞎写东西,用现在的话说,写了就要负法律责任。”李明华认为,这段话的真实性不用怀疑。

  在《李氏族谱》里,记者也见到这么一段话:“垛内在上有南北沟一条,长数百余丈深,数十余尺,兄弟二人栉风沐雨戴月披星填六七年始平,砌草房二十余间。”(标点后注)表明李繁的后人迁徙过来后的生活,这边不仅荒凉,需要填沟壑,才能建茅草房,暗合了这段历史。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李玉堂是第二十世孙,都是李姓族人为何不叫李家庄。”李明华告诉记者,李玉堂他们是以始迁祖李繁为祖先,根据族谱的查证,第二十世孙并不错。“我们是李繁的后人,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今年67岁的李焕亮回忆说,在东尹庄,原本有李氏祠堂,祠堂内有一棵600年的古银杏,祠堂旁有座极乐庵,始迁祖李繁的墓原先也在极乐庵旁,老一辈人以前每年都会到这祭祖上坟。李焕亮说,后来李氏祠堂改建为学校,极乐庵拆了,坟墓也平掉了。现在,极乐庵在原址重建了,“古银杏树也还在,可惜的是祠堂没有了。”

  后人搞建筑的居多

  “更像是鲁班的后代”

  “家族中文学家不多,建筑方面的倒不少。”李焕亮也是修谱的发起人之一,经过整理发现,目前他们这支共有2000多名李氏后人,包括他和李步洋都从事的建筑工作,族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和建筑有关的工作,“不像李白的后人,倒像鲁班的后人。”李步洋和记者开起了玩笑,不过李氏家族中也出了不少教育家,倡导人李玉堂就是原河南医科大学教授,年仅40岁的十九世孙李焕荣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二十世孙李玉章是杭州延安中学校长,其他诸如高级教师、校长等等也是不胜枚举,“这或多或少也和文学沾了边。”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郁贤皓:

  “李白在唐朝就绝后了”

  “李白在唐朝就绝后了。”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原南京师范大学郁贤皓教授,对于姜堰可能出现李白后人一说并不认同。郁教授说,李白的儿子叫伯禽,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白死后五十八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曾经到安徽当涂寻找过李白的后代,发现李白的两个孙女都在当涂嫁给了当地农民。而他们的哥哥,也就是李白的孙子早年就离家出走,并失踪多年,没有音讯。“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郁教授表示,后世再出现李白后人,是根本没有依据的。“你说李繁是李白的后人,是第几代?”郁教授反问道。

  姜堰市博物馆馆长王正奎:

  乱认祖宗的现象很普遍

  “根据家谱所述,李氏祖先李繁明朝洪武年间从金陵迁徙到姜堰的说法比较可信。”姜堰市博物馆馆长王正奎告诉记者,在明朝初期,当时的朝廷曾经将江南人口往江北迁徙,历史上说法叫“洪武赶散”,在其他一些家谱中,王正奎也看到过类似的记载。“当时朱元璋把人赶到江北有两个目的。”王正奎说,因为当时经过战乱,苏北包括姜堰都比较荒凉,把江南人家迁徙过来,能帮助这些地方的建设;另外,因为当时朱元璋在苏州打张士诚比较辛苦,当时城里的老百姓抵抗朱元璋很尽心尽力,夺得天下的朱元璋此举也有报复之意。

  但对于李白后人的说法,王正奎也表示怀疑。王正奎告诉记者,修家谱兴起在明朝中期,一直到清朝咸丰年间达到鼎盛。“以前普通老百姓是不能修家谱的,只有王公贵族才有修家谱的权利。”王正奎说,全国除了孔孟两家的族谱可循,其他的族谱乱认祖宗的行为很普遍。当时明朝朱元璋治国的时候提出“圣谕六言”,其中就有“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邻”的说法,强调一个“孝”字。可是以往老百姓记得祖宗要么靠口口相传,要么靠牌位,很多人家连祖宗都不知道,更谈不起来孝了,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修家谱的。

  家谱研究专家陈伟:

  修谱匠擅长帮人“攀大户”

  “以前在泰兴曾经有一批专业的修谱匠。”姜堰博物馆的陈伟是一名研究家谱的专家,他告诉记者,当时修谱匠地位不算高,识字就行,所以很多家谱就会出现错别字。当时有一部分修谱匠也不讲职业道德,为了赚到钱,可以帮人美化祖上。“感觉一二十代全是种田的,没有面子。”陈伟说,这些修谱匠就会找到某些同姓王族下面的名录,找到没有子嗣的名字,就说是别人的祖宗,因为无法考证,总能蒙混过关。“比如说李白、杜甫后人,很多都是不可信的,因为不可考。”陈伟表示。

  观点PK

  李明华:

  现有史料

  不能证明李白绝后

  “就是现有的史料也不能证明李白三代后就绝嗣了。”李明华表示,根据史料记载,李白结过两次婚,还有两个小妾,特别是第一次是入赘,就是生了儿子也不姓李。而伯禽的儿子,李白的孙子当时确实是离家出走,可离家出走并不代表绝后,说不定他以其他方式将李白的子嗣传承了下去,“你说不是后人,也无史可依。”李明华说,这份家谱出版好后,他们觉得要赠送一份给中国李白研究会,不管怎么样,也算是一份研究和传承。

  不管是否李白后裔

  族谱研究价值不菲

  “《李氏族谱》出来后,我也要去买一套。”王正奎表示,族谱虽然在认祖方面有点攀大户的行为,可本身对于当时历史人文的研究,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王正奎说,比如说姜堰,因为以前一直属于泰州,记录姜堰的大多在《泰州志》,所以对姜堰本身的描述并不多,现在很多对姜堰历史人文的追溯,都是从家谱上来的。

  “东尹庄这边原来是古驿道,还算比较繁华。”李明华在这一点和王正奎的观点一致,他告诉记者,根据《李氏族谱》的记载,也能够理解,当时李繁为什么到东尹庄,不到现在我们认为比较繁华的泰州。当时泰州到黄桥的官道就路过东尹庄,而族谱还记载,明朝洪武年间,姜堰其实紧靠长江边,那时还没有靖江,这对研究地理水文也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比如姜堰人为什么认的祖先都是元末明初,而泰兴人认的祖宗都是南宋末、元朝初。”王正奎说,这就跟当时的战争、人文,甚至政治动机有很大关系,姜堰认祖跟“洪武赶散”有关,而泰兴认祖则是当时女真族人迁入黄河流域,原黄河流域的大批汉人被迫移居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很多汉人也是这个时候迁入泰兴的。

[来源:现代快报] [作者:吴文锋] [编辑:聂锐]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