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率先全省试点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半年来5个监委会积极实施监督事项,切实做到了“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海口网11月10日消息 海口市率先在全省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试点(下简称监委会),迈出了海南省建立村民监督组织的第一步。试点6个月来,监委会为村“两委”与村民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座“心桥”,让村民们自己“当家”。
这两天,海口市城西镇头铺村农贸市场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升级改造,资金到位快,启动速度快,75天工期不拖一天,将当地远近闻名的“漏水”市场完全变了一个样。这次下定决心花大力气的改造,正是来自头铺村监委会的监督呼吁。
今年4月起,海口市有5个村相继启动试点工作,城西镇头铺村动作最快,于4月13日选举产生了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3名委员。“他们代表村民说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压力。”头铺村委会主任苏关忠说。
监委会主任陈福明拿出了八本“台账”让记者翻看,在《监督情况月报表》、《重大村务决策监督工作记录本》、《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会议记录本》等册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反映的各种问题。
“七巷路拖了这么久都没有硬化,污水流,路难行,建议赶快加紧改造。”“今年村里对参加高考的孩子如何奖励?是给补助还是奖学金?这事急,要赶快落实!”“今年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到底是村民个人交还是集体统一缴,要尽快告知。”
半年来,几位监委会成员成了800多名村民的“代言人”,他们汇总村民最关心的问题并向村“两委”反映,紧密督促处理,第一时间向村民反馈结果。
如今在头铺村,村民经常说,村务监督委员会就是咱们村自己的“纪检委”。村里想用钱、想征地?可以,但是用在何处、用了多少都要如实公开,先过监委会这关。陈福明说,不仅如此,村干部廉洁情况、村“两委”对于重大问题的决策都难逃监委会的“法眼”,一定要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
正在抢种冬季瓜菜的海口市遵谭镇新谭村村民,这几个月来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能量”。
新谭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今年6月才成立,但办的事可不少。农业设施完善、瓜菜大棚建设……只要村民提出来,村务监督委员们都会去协调解决。
“咸谅村可以分到120亩大棚蔬菜建设指标,为什么我们文谢坡只分到80亩?”“别担心,我们会与上级积极协调,争取下一次分配能向我们倾斜。”
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办事能力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赞叹,现在大家都在私底下笑称:“说表扬话到村委会,要发‘牢骚’去找监委会。”
试点半年来,海口市5个监委会先后实施监督事项75个,提出质询意见43条,监委会主任列席村两委会议62次,对村“两委”会议制定的工作意见或安排提出意见建议126条,向村民及时反馈解决方法和措施217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