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何子江医生家怎么走?”在琼海阳江镇,无论是在哪个乡村,只要一提何子江没有不知道的。13日记者在离何子江开的诊所还有10多公里远的阳江镇文市村问路时,修摩托车的陈师傅手一指说:“你直走,在下一个集镇问一下就知道了。”
本报记者张期望 摄影报道
何子江(右一)在给乡亲看病
本报携手中央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联合推出 2012﹃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
一个常被人夸奖的乡村医生
自己当医生,聘请一个护士帮忙,老婆则负责打理诊所里的其他杂物,何子江的小诊所和大部分的乡村诊所一样,坐落在村镇集市上。一楼是诊所,二楼三楼则是他和父母居住的地方。诊所里看病的人很多,何子江胸前挂着听诊器,一会跑到后面病床处查看患者,一会到门口坐诊桌前接待前来就诊的患者。
“我刚从广州回来,前几天感冒了,我妈说何医生治疗病好得快,就让我到这里来了。”正在诊所输液的马世盈说,到其他的地方治疗,说不定要去打几次针,效果还不一定好,但是在何子江的诊所里治疗,好的速度快。
“这小伙子不错,附近人的都愿意到他这里看病。”何子江的邻居何健说,虽然他今年才36岁,因为喜欢帮助人,乡镇上的人没有一个不说他好,不敬重他的。一些五保户来看病,他几乎不收钱,即使收也是收药物的成本费。
“在阳江镇方远10多里,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小伙子的,不仅会看病,而且人也特好。”在阳江镇开了一家小超市的陈阿姨说,在他们眼中,何子江是一个小孩,不过是个不错的小孩,人们去他那里看病,他总会仔细询问每一个细节,争取用最少的钱帮人把病治好。
一个给低保户生活费的好人
今年72岁的王朝斌老人是最感谢何子江的。他和妻子两人都是残疾人,刚刚过世的妻子上肢残疾,而自己则下肢残疾,行动不便。之前两人均是体弱多病,经常要到何子江的诊所看病。最近几年,何子江不仅不再收取两人的治疗费用,而且为了方便两个老人,只要老人一生病,就背着药箱上门为两个老人看病。
“我特感谢他,这么好的年轻人真的难找到了。”11月13日,记者在王朝斌老人家里采访时,老人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一个劲地对记者说着感谢何子江的话。老伴刚刚去世,儿子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王朝斌老人家境相当困难,每月依靠200多元的低保过日子。早在两三年前,何子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自掏腰包,每月给老人300元生活费,支持老人生活。
同样感谢他的还有阳江镇的红色娘子军老人们。为了让健在的红色娘子军老人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何子江只要自己一闲下来,就到这些娘子军家看望老人,给她们送医送药,给老人量血压,或者陪老人拉拉家常。
一个年轻的好“义父”
在何子江的家中,至今保持一个账本,记录着他给两个孩子支付的每笔生活费和学费。
2006年,阳江镇的王海香还只有16岁,弟弟14岁。她的父亲在被检查出癌症后,经常到何子江的诊所打针输液。在交谈中,何子江了解到了她的母亲早在4年前,因为不堪家庭重压离家出走,便十分同情这个困难的家庭。当年王海香的父亲去世了。看到两个年纪尚幼,还在上初中的孩子,何子江当即决定想办法帮助他们。
“当时两个孩子均在上初一,资助他们肯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凭他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现实。何子江决定发动附近的乡亲和自己的朋友,一同来资助他们。通过多方奔走和募捐,终于收到了1万多元的捐款。但是将这些费用一下交给两个小孩保管并不妥当,何子江决定自己担负起为小孩保管费用的重担。就这样,何子江当起这两孩子的“义父”。
“他们上学后,先帮他们将一些学杂费交了,然后让他们每个星期到我这里领生活费。”何子江通过这样的做法,不仅每个星期能够见到两个小孩,而且能够随时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家庭教育。“有时候,他们来我这里,都会吃了饭再走。”何子江说,现在王海香上完中专,已经找到了工作。她的弟弟初中毕业后,也到外面打工了。
一个热衷公益事业的志愿者
“我其实是个普通人,只是习惯在工作空闲,顺手做点好事。”何子江在谈及自己做好事时,轻描淡写。从1996年开诊所以来,何子江深深地感受到乡亲们生活的不易,有时候稍稍给他们一点帮助,甚至会改变他们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在帮助好阳江镇的乡亲们,他又想到是否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如果用自己的点滴行为,形成动力,唤起更多人的良知与共识,更好地弘扬社会正气,世界就会更加美好。”有了这个念头,喜欢上网的何子江很快在网络上召集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很快通过网络发动组织起一个有20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
为了当好这个“领头雁”,他每天下班后,不是在网上组织网友,就是驱车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到嘉积镇或其它乡镇组织志愿者活动,与志愿者一起到博鳌,或万泉河边捡垃圾、清除“白色污染”,或走上街头打扫卫生,向市民宣传环保意识;还经常到市里各敬老院去陪伴老人,给老人送钱送米送温暖等。
据琼海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仅最近两年来,何子江先后在琼海组织了42次各类型的公益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到了1982人次。他本人参加志愿服务时间已达680小时。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