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琼黎风俗图》:古图再现黎族历史风情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2-12-08 12:32

  今年夏天,在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颁奖礼上,来自海南的《黎族故事》通过歌、舞、诗、画等艺术形式再现了一个个传奇故事、一幅幅古朴的黎族生活画卷、一首首动人心弦的黎族民歌,最终征服评委,勇夺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11项大奖,让世人为之瞩目。

  千百年来,深居五指山腹地的黎族就如一个迷,既让人好奇又令人神往,《黎族故事》的成功,原因之一在于真实还原了黎族鲜为人知的历史及文化。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中后期,朝廷出于了解黎情的需要,就曾发起了绘制少数民族风俗图的运动。这些奉旨上贡的黎图,以绘图的形式再现了黎族人民的生活场景,为深居皇宫的帝王及王侯将相们提供一个了解黎族风情的载体。

  黎图渊源绘制“皇清职贡图”上贡朝廷

  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东坡先生被贬谪至海南儋州。在城郊外的住所,苏东坡常常在夜晚听到连绵不绝的黎歌,感到很是诧异,于是记下了“夷声彻夜不息”的文字。可见,在将近一千年前,有关黎族的种种习俗还是十分神秘,哪怕是苏东坡这样的大学问家,对此也是一无所知。一直到了清朝后期,黎族风情图的出现,才让那些深居简出的达官贵人从纸上了解了这个远离大陆的古老民族。

  据记者搜索到的资料显示,包括黎族风情图在内的以少数民族内容为题材的古画并不在少数,创作年代主要集中在清朝中后期,涉及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甚至台湾的高山族等等。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黎苗风情图的大量出现呢?

  海南省博物馆副研究员、海南省文博学会秘书长王辉山向记者解释了其中的缘由。王辉山介绍说,康熙后年到乾隆初,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整个封建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乾隆皇帝为了彰显功劳,体现泱泱大国的疆域辽阔,物产丰富,在乾隆十六年下旨要求各地方官员,将所在州郡的风土人情,特别是少数民族人体特征、风俗习惯等内容通过绘画形式制成“皇清职贡图”报给中央,让各级官员更加直观了解相关的情况。

  王辉山补充说,清乾隆中期由朝廷发起绘制“皇清职贡图”的这一史实,也引发了绘制民族图画的风气,最先上贡的是云南贵州,后来逐步覆盖全国。有关海南的主要有三部,分别是海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琼黎风俗图》、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琼州海黎图》以及广州中山图书馆的《琼黎一览图》。

  记者翻阅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清代黎族风俗图》一书发现,这三部黎俗图,不少画面内容相近,风格类同,甚至人物形象都有着明显的模仿痕迹。对此,王辉山解释说,这三幅肯定有一套是蓝本,估计《琼州海黎图》的绘制时间最早,后来的绘制品可能是依此图作临摹而成。

  《琼黎风俗图》生动再现黎族先民的传统风情

  海南省博物馆目前收藏有一部《琼黎风俗图》的画册,这部画册共有15开页,以图文相配的形式描绘黎族群众建屋、编织、耕种、对歌、嫁娶、渔猎、贸易、涉水、谈判等社会风俗,被誉为是反映黎族历史的百科全书。

  在民俗方面,《琼黎风俗图》用绘画形式全方位展现了黎族先民的风情。在“对歌择偶”的画面中,两队男女面对面席地而坐,其中一人手握鼻箫在吹奏乐曲。注解文字说明,这是黎族青年男女在春夏之交时节进行的对歌择偶;随后的一副画面中,生动再现了黎族纳聘迎娶的习俗——男女青年在对歌中两情相悦后,男方会托媒人手持绒线到女方家提亲,女方亲手接下,代表同意这门亲事。此时,双方商定以若干头牛及若干件吉贝为聘礼。同时,准新娘还被以刀刺面,涅靛为纹。迎娶之日,女方家长还会给新娘披上被子,并由新郎背着回家。在关于黎族聚会娱乐方面,《琼黎风俗图》也同样还原了黎族人们在聚会中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

  让记者惊奇的是,妇女在黎族中似乎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中一组画面中,两名黎族男子一人拉弓搭箭,一人手握钢刀正在对峙,一场械斗似乎一触即发。而在这两名男子中间,一名妇女却摊开双手,似乎是在调停。在另外一组“传箭”的画面中,一名妇女将一根缠有藤条的竹箭交予一位男同胞,文字说明称“黎内无文字,其峒长有事传呼,则截竹缚藤,谓之传箭,以次相传,群黎见之,则趋赴不怠,若奉符信然。”王辉山告诉记者,这些画面的意思是黎族男人性格彪悍,语言不和就打架,而女子在这时则会从中调和,化干戈为玉帛。说明黎族母系氏族遗风比较严重,女子在生活中的影响比较大。劝架、部落之间的信使等角色都由女子来充当。

  此外,《琼黎风俗图》还有关于黎族先民生活的场景再现,船型屋、射花鹿、葫芦渡水、花梨贡木的采集运输等等百年前黎族先民的生活场景一一跃然纸上。


  

  沧海遗珠形制奇特的《海南岛图说》

  除了国内收藏的三大黎图,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海南岛图说》也是一幅形制独特的黎族风情图。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及《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一书关于这幅图的资料中,记者看到了这幅古图的具体介绍:清后期彩绘本,绘制时间大约在1820年—1875年之间,画长184厘米,宽93厘米。此外,在资料中还特别说明了图中有关黎族的生活风俗、服饰及建筑性质均可与《琼州府志》互证。而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一书的资料,这幅图还有一个正式的名称——《琼郡地舆全图》。

  与现代地图上北下南的方位不同,《海南岛图说》这幅古地图却是相反的上南下北。据王辉山先生介绍,在古时,地图的绘制都是采用这样的方位。《海南岛图说》图的上部,是崖城,下部,则是海口所、府城。其中,上部的南边详细标注了崖城港、三亚港、榆林港等多个海港重地。在下部的“海口所”附近,还明示了东、西两座炮台的位置,极其罕见地反映了清代海防的概况。

  在画面中部,是整个地图的核心内容,这里不但有“五指岭”、“那洋岭”等多座山川的图像,还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绘制着近三十组黎族的风土人情画,部分还在旁边加小字注释,可谓内容丰详、图文并茂。比如,说到黎人耕作情形时,画着黎人用牛在田间踩踏,旁边的小注说明:“黎人不识耕,以滋雨为候,纵放群牛践踩于田间,水土交融弗以种粒,岁亦丰捻之。”图像配合文字,生动再现了黎族人们耕作的实景。

  王辉山评价说:“这幅图除了正常地图功能以外,把海南岛民族风俗融汇其中,主要是融入了黎族比较典型的文化特征。而且是第一次发现人物形象在地图中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南岛图说》已经不完全是地图了,它的地图功能已经退居次要位置,主要是体现黎族风情。”

  同为清代古画的《海南岛图说》与《琼黎风俗图》相比较,一个是将众多内容融为一体,一个则是单幅精致描绘,结集成册。在画工上,能明显看出《琼黎风俗图》更胜一筹。同样的风俗内容,《琼黎风俗图》山色景物布景简洁,偶有用水墨晕染,人物画法更为细腻,而《海南岛图说》大部分为粗线条式的勾勒。另外,《海南岛图说》有些内容是《琼黎风俗图》没有的,比如黎人与收购山货的商人之间的贸易过程、结绳记事等等。

  尽管画工上略显粗糙,但《海南岛图说》却有着独特的价值。王辉山说:“这是目前发现的将黎族风情结合了地图汇集在一幅画上、囊括了海情、风物、城廓分布等内容的古画首例,具有独创性。”据王辉山介绍,目前存世的这类黎情图,全是单幅或折页式,只有《海南岛图说》是长卷挂轴,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制,都是十分少见的画作。

  记者手记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黎族传统的民俗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或已改良或已逐渐消失,比如结绳记事,比如纹面出嫁……古籍记载中的黎俗,今天的人们大多只能从文字的描绘中去追寻。而这些存世的百年黎俗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黎族民风民情的生动范本。从这些古代黎图中,我们不仅看到了黎族先民在深山密林的恶劣环境中所焕发出的不俗生活智慧,同时能全面了解百年前黎族同胞的民风民情。(曾兆旺 赵汶)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 [作者:曾兆旺  赵汶] [编辑:童言]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