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月1日消息《俗世雅趣——天津民间艺术展》31日在海南省博物馆正式开展,该展将持续至2013年2月28日。
此次展览展示了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刻砖刘”砖雕、“风筝魏”风筝等为代表的天津民间艺术精品。
据介绍,这些独具匠心的作品,不仅展现了民间艺术大师的精湛技艺,更以民间艺术品的工艺演变为脉络,钩沉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及民间生活,充分表现了民众的艺术情趣和美好向往,极富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乡土生活气息,体现了俗世中的清雅。
知识链接:
1、杨柳青年画
清代中叶为鼎盛期杨柳青年画是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所在天津卫,又称“卫画”。产生于明代末年。杨柳青镇作为重要产地和集散地,享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美誉。杨柳青年画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多种墨色套印出底样,再以彩笔填绘制作而成。这些欢快喜庆的年画描绘着人们对镇宅禳灾、纳吉求福、祈子延年的企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中国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韵味。
2、“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是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始创于清代末年。至今已传承六代,有一百六十多年的辉煌历史。创始人张明山塑造的作品取材于生活,抟泥于手,触手成像,无不栩栩如生,巧夺天工。后经张玉亭、张景祜、张铭等人继承发展,“泥人张”彩塑不单形象地表现人物,而是“随类赋彩”刻划人物的神采,使默不作声的塑像成为了“凝眸欲语”具有生命力的生动造像。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刻砖刘”砖雕
天津砖雕是一门建筑装饰艺术,以厚重饱满、雕刻精细而著称,一件作品往往融合透雕、浮雕、线刻等多种技法,清末砖雕艺人马顺清首创“贴砖法”,使作品产生层次深远的艺术效果,具有咫尺千里之妙。其外孙刘凤鸣继承发展砖雕技艺,开创“堆贴法”,以立体和半立体透雕见长,可在砖上刻出多层图案。他的作品构图饱满、疏密适度,刀法纯熟,装饰趣味浓厚,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鸟兽形象生动逼真,形成天津砖雕的独特风格,被誉为“刻砖刘”。
4、“风筝魏”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古书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出现。清代道光年间,天津风筝开始崭露头角。民国年间,天津的风筝作坊和风筝艺人数不胜数,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的魏元泰师法前人、不断创新,在传统风筝工艺基础上进行改革,所制作的风筝题材丰富、造型生动,彩绘逼真,富有装饰趣味。采用榫接骨架代替纸捻、丝线捆绑,用焊制小锡箍衔接骨架,坚固美观,便于携带。魏元泰的艺术成就渐闻四方,被誉为“风筝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