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冬暖夏凉”工程实施5年,仅有两年供暖
能源供给不足 成为重要阻碍
属国家政策非供暖区,用气无保障
2005年,湖北武汉启动“冬暖夏凉”工程:到“十二五”末,集中供热制冷覆盖区域达50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160万人。该工程于2008年底完工并开始集中供暖,耗资50亿元。目前该工程仅覆盖约8万人,并且,由于能源短缺,仅有两年正常集中供暖。
热源不稳掣肘供暖
武汉德威热力股份有限公司是“冬暖夏凉”工程的唯一中标企业。
而据记者了解,“冬暖夏凉”工程实施5年来,因为受困于热源,该公司仅有两年正常集中供暖。
德威热力项目办经理凯华说,公司对此也很无奈。
2008年、2009年,受制于武昌热电公司无法提供热源而未能集中供暖;2010年、2011年,武昌热电公司天然气源有了保证,向德威公司提供了热源,德威公司连续两年向用户集中供暖,用户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已覆盖24个小区、5个单位,约8万人。但2012年供暖季,上游热电企业又因无法向其提供热源,多处小区的供暖时间一推再推,用户对此相当不满。
目前武汉“冬暖夏凉”工程拥有2个热源,其中华电武昌热电公司是最早启用的热源。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该公司2012年冬天很难弄到气发电、供热。武昌热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该电厂正常运转时每天至少需要75万立方米天然气,但现在连二三十万立方米的气都要不到,机组处于停机状态,不能发电,更无热可供。
现在,德威公司采用的热源是国电青山热电公司。该公司以煤为燃料发电、供热,不受天然气供应的影响,可以成为“冬暖夏凉”工程稳定的热源。
但一开始,该公司核算成本后发现,向德威公司供暖会亏本,因此不同意供暖。青山热电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电厂用的煤都是从外省购入,运费成本居高不下,导致供热成本也比北方同类电厂高;北方城市集中供暖运行正常,是因为政府财政有补贴,而武汉是南方城市,政府不会补贴,作为电厂,亏损供暖不现实。
最后经多方协调,青山热电公司最终同意给德威提供热源。
集中供暖困难重重
武汉市披露的近6年天然气销售量显示,从2007年到2012年,武汉市天然气销售量从2.8亿立方米增长到10.6亿立方米。与此同时,武汉市天然气注册用户,从2008年的83万户猛增到现在的126万户。其中,天然气采暖用户的数量从2008年时的不足1万户,增长到现在的5万多户。
武汉市天然气公司新闻发言人姜山说,“武昌热电厂如果满负荷运行,每天用气量可达100万立方米,全市将会面临大面积停气。”姜山称,目前全市处在用气高峰期,一些工业企业还在限气,根据武汉天然气用气应急预案,电厂首先在限停气之列。对于与武昌热电厂达成的供气协议,姜山称:“即使有这个协议,也是在上游来气量充裕的前提下。”
武汉市发改委主任吴清则表示,武汉要实现全面的集中供暖,面临诸多现实困难。能源供给是最根本的问题,目前武汉每天正常用气量在230万立方米左右,供暖季节每天要增加200多万立方米,而天然气的供应权、供应量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协调。为确保居民生活用气,遇到供气不足时,首先要削减的就是供暖用气。
除此之外,在国家政策层面武汉属于非供暖区,国家并无供暖补贴;武汉的绝大多数城建设施也并非按照采暖区标准而建,没有相关供取暖配套设施;从气候条件来说,武汉也并非年年是冷冬,供暖季较短,加之天气变化无常,市场需求并不稳定,集中供暖后能否收回投入成本也不明确,需要冒很大风险;从环保方面来说,武汉有节能减排的硬指标,如果集中供暖,污染物排放数量必然会大幅增长,不利于环境保护。
在采访中,大部分居民认为武汉可以集中供暖,也有近半数市民认为,考虑到高昂的取暖成本,集中供暖并非必要。
相关链接:
习惯湿冷拒供暖,南方人的我是有多犯贱
专家:南方人习惯湿冷 突然供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
辽阳全城供暖陆续恢复 室内温度回升需一定时间
陕西一中学千余学生挨冻上课续:本周已开始供暖
陕西富平杜村中学至今未供暖 千名学生蜷缩上课
雪域拉萨供暖试点开通 告别没有暖气时代
北京市供暖服务电话被曝无一可接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