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生正在上课。(资料图片)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全球竞争力而延长学习时间,这听起来像是一直因应试教育体制弊端而颇受舆论指责的做法,如今正开始在日本和美国流行。日本文部科学省15日宣布,计划实施一周上课6天的制度。而美国的五个州也宣布在2013年给在校生增加300小时的上课时间。
日本:
每周上学6天
据日本媒体15日报道,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竞争力,日本计划在公立学校中实施一周上课6天的制度。
日本文部科学大臣下村博文在15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考虑到目前出勤制度不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习竞争力,有必要在公立学校实施一周上课6天的制度。他说,虽然还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文部科学省会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和推进。日本《每日新闻》称,许多私立学校已实行周六上课制度,因此与之相比,公立学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明显差距。这也是政府的考量之一。
据悉,文科省自2002年4月起落实了一周五天上课的“宽松教育制度”,以便让学生有更多富裕的时间去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小学学生每天在下午3时就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但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留在学校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学习音乐、美术、剑道、篮球等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但是“宽松教育制度”也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额外上课,因此部分地区的部分学校在周六也偶有补课。据调查,2012年,东京都有43%的小学和47%的初中每月有一次周六额外补课。其他地区的学校中,有5.7%的小学和6.4%的初中有此情况。这些学校一年共有10次左右的补课现象。
“加压”:延长学时
美国五州:
一年增300学时
美国五个州1月3日宣布,一些学校从2013学年开始增加至少300学时的学生在校时间。
这一增加学时的试点项目旨在提升学生成绩,使美国学校在全球更具竞争力。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康涅狄格州、马萨诸塞州、纽约州和田纳西州宣布参加。
这项计划将包括40所学校大约2万名学生,今后有望包括其他学校,特别是低收入社区的学校。校方将与地区、家长和老师合作,决定是否延长教学日或者增加教学日。
美国全国学习时间中心3日的报告显示,1000多所学校已经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比2009年增加53%。这一非盈利组织说,更多学校应该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过,这不是所有学校的必要策略。
其实早在2004年,全美国大约有40%的中小学校就开始逐步削减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来确保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自2010年起,华盛顿地区部分综合水准较低的小学就进行了延长学时的试点。结果,绝大部分试点学校学生的成绩与能力都有明显提高。
“减压”:重视素质
芬兰:
中学只考一次试
最近,一项由英国“经济学生智库”发布的调查显示,芬兰拥有全世界最出色的公共教育系统。早在2002年,芬兰15岁左右的学生们就因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的比赛中名列第一而震惊世界。
而在2010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9年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15岁中学生知识与能力测试中,芬兰中学生的总成绩排名第二。
芬兰教育部官员萨尔贝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芬兰的教育成功可以归结为四句话:不要设置太多的测验;给予教师更多的自由权;家庭作业不能太多;学生的上课时间适当缩短。芬兰没有强制的标准化测试,学生通常只在高中最后一年参加一次考试。学生、学校或地区之间没有排名,没有比较、竞争。
德国:
每天只上半天课
虽然德国的各个邦、州在教育上都有各自的制度,但是德国中小学进行全日制授课的学校很少,大多数学校是半日制授课。学科多而学时少,加上学校实行快乐教育,课后不留什么作业,中小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学生上午8时进校,在校上6节课,到中午13时30分放学回家。小学生则上午11时45分就结束一天的学习。
下午的时间空闲出来,学生在家完成一定作业后,还会参加社区教育协会的各种活动,其中包括体育类——参加体育锻炼;艺术类——参加美术、音乐、戏曲等培训班。这种协会是社会性的,学生参加需交一定的费用。
讨论:减压or加压
书包日益沉重、眼镜度数不断加深、上学路上打着哈欠——孩子们的疲惫让大人们“心有不忍”,“素质教育”与“减负”的呼声与争论十几年来一直没有停止。然而,正当我们要求给中小学减负的同时,日美却在延长上课时间,以期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自日本的一周上五天课的“宽松教育制度”实施以来,舆论批评这一制度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落后于中韩学生。而美国教育部长邓肯早在2009年提醒道,美国学生与中印同龄人相比处于劣势。
然而,延长课时是否就能提升竞争力,该问题依旧引发争论。美国学校理事会协会2012年发布一项报告,反驳美国学生在校时间落后其他国家,称在韩国、芬兰和日本这些教育质量高的国家,学生在校时间低于大多数美国学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