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村“舞后”陈良定阿婆跳起印尼舞。 张茜翼 摄
印尼归侨陈良定为大家准备印尼风味糕点。 张茜翼 摄
在印尼归侨陈良定家中,她把自己制作的螺壳糕、中国糕、菊花糕、南瓜糕、榴莲糕、菠萝糕、星星饼拿出来招待客人。 张茜翼 摄“姑娘,快来尝尝这中国糕,好吃呢。”海南彬村山华侨农场印尼村新年弥漫着浓浓的香味,一进村,印尼民歌声声传来,77岁的印尼归侨陈良定阿婆端出7种东南亚风味小点心,热情地招呼记者尝尝她的手艺。
印尼村是彬村山华侨农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里的100多名归侨1960年回到中国,在彬村山华侨农场开始了新的生活。村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印尼帝纹岛的归侨,原来的生活习惯得以沿袭。1990年,前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为他们挥毫题字“海南岛印尼村”。
印尼村“无糕点不成宴”,每逢节日,各家各户必备丰盛的糕点。陈良定阿婆家,她制作的螺壳糕、中国糕、菊花糕、南瓜糕、榴莲糕、菠萝糕、星星饼一字摆开,再为客人煮上一壶咖啡,用印尼语说:“这是我亲自种的咖啡豆,要喝完哦。”
印尼村村长谢万方说,蒸制印尼风味食品是归侨们的拿手活,一般节前一个月就已经开始忙碌制作糕点了。咖喱鸡、黄姜饭、牛肉沙嗲串是年夜饭主食。蒸的、炸的、烤的一应俱全,部分还有象征意义,如用大米磨成浆后放在托盘中蒸成的九层糕,每一层都色彩分明,红、蓝、绿、黄、紫、白交错最上层为红色,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
归侨们制作年糕从不间断过。谢万方说:“即使是1960年回国,正逢我国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尽管他们当时吃不饱饭,但还是舍得用带回国的一些金器同当地老百姓换来一些木薯、番薯、芭蕉、椰子用来制作糕点的瘾。到村里旅游观光的人越来越多,印尼糕点越来越走俏,开始为村民们带来些收入。”
印尼归侨爱跳舞。春节前夕,一声“出来跳舞啰——”,不出几分钟,归侨们就身着印尼民族服装纱垄到村里的广场上,伴着录像机中播放的印尼民歌跳起舞来,即兴而发,自娱自乐。近80岁归侨洪敦佑、庄全城步履蹒跚着过来跳舞。“跳不动了!只要有舞会我一定来的。” 庄全城老人和着音乐扭扭腰。
陈良定阿婆在村中既是制作印尼糕的好手还有“舞后”之称。有着好身材的她说,每当村中有婚嫁等喜庆日子,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穿着平时舍不得穿的民族服饰,舞呀,跳呀。
印尼村的“90”后村官刘良育说,村里的归侨们跟农场其他老人不一样,他们大都已退休,子女在外工作,他们平常做糕点、跳舞、种些香料,生活悠闲,知足常乐。
这些归侨们归国时在村头种下了一棵木棉树,伴着舞蹈着的归侨们,如今枝繁叶茂的大树也在阳光下婆娑。(完)
相关链接:
海南年糕:开年的甜蜜之旅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