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二里沟中心小学六年级学生栾松巍建议,让公车挂红色牌照,以便于统一管理和群众监督,遏制“公车私用”现象。这位小学生的建议得到许多人包括一些专家的认可,他们表示,小学生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既能提高公车使用透明度,也便于群众监督。(2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在各种监督手段屡屡失效的情况下,小学生的这个建议能否被决策层采纳,一时间竟成了网上热议的焦点。这至少说明了二个问题:一是小学生会对成人世界或者说是公权力领域的顽疾建言献策,说明公车私用在公众中的反感程度;二是一些对此问题有过深入研究的专家会认可小学生的建议,说明目前整治公车私用的有效办法还不多。
应当说这位小学生是天真的,提出的整治建议也是无邪的,但问题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前些年,不少地方曾推行在公车中安装“GPS”定位系统,这比公车挂红牌严厉多了吧,但效果却强差人意。况且,现在一些地方,一辆公车配备多套车牌已不是什么秘密,参加公务活动用“红牌”,私用时改挂普通车牌。这样的公车挂红牌还有什么实际意义?
再进一步讲,如果对公车私用的处罚不严厉、不到位,公众即便依据特殊标识再怎么积极地监督举报,公车还是会被堂而皇之地私用。所以,套用今年央视春晚小品的一句流行语来说,公车私用不可能会真正被小学生这条无邪的建议所打败。如果照此来整治公车私用,只可能孩子的天真被无情的现实所打败。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小学生无邪的建议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就是,如何创造条件让公众很便捷地对公车私用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也是小学生建议能够得到一些专家认可的原因所在。这需要两个前提,一方面,要向社会如实公布现有公车的家底,信息缺乏、两眼一摸黑,公众的监督自然无从下手;另一方面,要大幅度地减少公车的数量,据悉,韩国首都首尔只有47辆公车,政府机关运转和公务员办公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公车数量少了,公众监督起来才能更有的放矢。
遏制公车私用,要算“经济帐”更要算“政治帐”。说到底,公车治理一直与公众的期望有比较大的差距,是因为公车改革者又是公车的受益者,治理措施难以得到不折不扣的实施。把公车的具体分布公开出来,把数量大幅度降下来,摆在公众面前的就是屈指可数的实实在在的公车,想要私用就难上加难。至于公众用什么手段来监督这些极其有限的公车,笔者认为,小学生能想到的办法,政府部门当然也能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