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彭山县相关部门正在对打捞出来的乌木进行掩埋保护
纠结的乌木
乌木以其巨大的财富价值闻名,好的乌木动辄估价上千万。
就在彭州乌木官司尚未最终落下法槌时,眉山6个部门却联合发文,以通告的形式明确:眉山市域内,所有自然埋藏的乌木均归国家所有。
究竟是为了保护乌木,还是与民争利?市民和法学界人士各有看法。
近年来,全国多地频现乌木,各地因乌木所起的争执也不少。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获悉,眉山市六部门已于本月初联合发文称,凡眉山市境内自然埋藏的乌木所有权属于国家,并按属地管理原则,中心城区248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的乌木归市人民政府所有,其他范围的由乌木所在区县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管理。
“无论大小,即便在房前屋后、宅基地下,均归国有。”昨日,参与起草该文的眉山某部门的郭化(化名)称,起草的目的主要基于打击恶意盗挖、故意破坏乌木的人或团伙,并不是说和谁抢利益。
六部门发文禁止私挖地下乌木
2月8日,眉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眉山市国土资源局、眉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眉山市水务局、眉山市林业局、眉山市公安局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全市乌木资源保护管理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
通告称,凡眉山市境内自然埋藏的乌木所有权属于国家,并按属地管理原则,中心城区248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的乌木归市人民政府所有,其他范围的由乌木所在区县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管理。乌木的开挖、采集、鉴定、维护、保管、开发利用须经乌木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区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国土、文化、水务、林业、公安部门按各自权限组织实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在眉山市境内私自开挖、采集、隐匿、运输、贩卖、出售乌木。《通告》称,此举旨在切实有效保护全市乌木资源,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经眉山市政府授权,本通告适用于眉山市行政区域范围内。
发现盗挖部门将据各自权限处罚
《通告》称,凡眉山市境内自然埋藏的乌木所有权属于国家。
“眉山市境内自然埋藏”如何定义?昨日,郭化表示,根据民法通则相关条款,地下埋藏的乌木属于无主物,这些属于国家所有。
“像房前屋后,田地、河道等埋的乌木就是无主物,就属于国家所有。”郭化称,宅基地也不例外。郭化表示,《通告》出台后,无论自然埋藏乌木的大小,都归国有。“如果是故意到田里去挖的,国土部门就会对其进行处理,如是在山上,林业部门就会依据“破坏林业”等对其进行处理。”
“主要是想保护乌木,让大家不要去私自盗挖、乱挖等。”郭化表示,并不是说和谁抢利益。
无明确法律禁止故发公文规范
郭化称,最近两年,随着乌木在眉山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一些自外地来眉山盗采、挖掘乌木的团伙越发猖獗。2012年6月,眉山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眉山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眉山市林业局、眉山市公安局四部门开始酝酿《通告》。
郭化坦言,当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拿到都很棘手。因为这种情况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也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该哪些部门来负责。各部门进行了商量,研究,经过多次讨论,随后,国土和水务部门也加入进来。“整得恼火得很,还到处取过经。”
最后,报请眉山市政府同意后,《通告》于2月8日正式下发。
市民观点
保护乌木&与民争利
对于《通告》,市民看法不一,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郭化表示,之前就考虑过争议,征求意见时,也有市民表示反对。“但赞成的远远超过反对者。”
赞成者称此举有利于保护乌木,而反对者则更多地表示不解。“连自家宅基地下的乌木也要归国有?挖出来就归国家,不挖就继续留在地下,那傻子才会去挖。”
“当年乌木不管钱的时候,随便哪个都能拿回家,现在乌木值钱了,就说地下的乌木是政府的。”市民彭海军有点想不通,“以前也有很多人挖了,要不要去追回来?”
郭化也坦言,即便《通告》出台后,可能有些东西还是不是很完善,只有慢慢来细化,慢慢来完善。
公文越权&行为正当
成都商报记者发现,郭化所说的民法通则相关条款,和之前四川多地发生的乌木收归国有,官方援引的都是同一条款,即1987年起施行的民法通则第79条: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
眉山一律师认为,不能简单划定“凡眉山市境内自然埋藏的乌木所有权属于国家”,有些时候可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发文本身也是不严肃的表现。该律师认为,宅基地,房前屋后的乌木均属于国家所有,这是对法律扩大解释,有越权行为,有与民争利之嫌。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竹认为,主要问题是在如何认定这个乌木,它主要涉及的是土地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乌木埋在地下,它是不动产的一部分,按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土地是归国家所有或者集体所有,作为土地的组成部分,要么归国家所有,要么归集体所有,不可能归个人所有。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一个归谁所有的争议。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