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
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
挖掘出来的陶片
近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镇境内发现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其中桥山遗址为海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已经组织力量进行挖掘。4日,在陵水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遗址挖掘现场探了个究竟。
探访挖掘现场
发掘区域被划分成20块
桥山遗址位于三才镇海边的一个芒果园里的小山坡上,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已经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出来,几名考古队员正在对其中五六块区域进行初步的发掘。
看到记者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傅宪国站了起来,带记者去看他们刚刚挖掘出来的文物。一名正在做挖掘工作的工作人员指着方形土坑裸露表面陶片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刚刚挖掘出来的,不过这些都是表面的陶瓷碎片,他们还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后再进行清理。
傅宪国说,由于发掘工作刚刚起步,而且缺乏必要的发掘工具,发掘工作进展缓慢。他们已经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为20块,年前就做了遗址挖掘准备工作,大年初十就开始正式的挖掘。
傅宪国告诉记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有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史前考古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省内的考古文化面貌和框架体系仍不清楚,本次调查发现的桥山遗址为海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
这个遗址属于沙丘遗址,与大陆的洞穴遗址、贝丘遗址的考古存在很大不同。洞穴遗址很多都在洞穴里,比如落笔洞遗址;考古中常用的工具在沙丘遗址上都派不上用场,一些专业的工具甚至国内不能生产,需要去美国等国外地区购买,而且,国内对沙丘遗址的发掘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经验和资料,需要考古队员自己在发掘中不断总结和实验,这给桥山遗址的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一片都是沙质土壤,这正是我们在发掘过程中最担心的。”
在遗址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对现场做出特殊的保护,据傅宪国介绍,目前挖掘出来的文物本身价值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考古价值高,所以应该不会有人盗取,但是为了保护遗址的完整,他们还是专门请了一位当地村民,在他们不在的时候进行看管。
遗址极有可能是墓葬群
傅宪国说,考古队已经正式开始对桥山遗址的全面挖掘工作,整个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中心地带面积约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发掘的面积是500平方米。
考古队通过踏查和观测发现,桥山遗址文化层平均厚度为3至4米,遗址中心地带文化遗物分布极为密集,主要为大量敞口或者盘口的夹砂红褐陶片、数件磨制石斧、磨制石环等遗物,以及疑似墓葬遗迹。初步观察,遗址顶面覆盖0.4至0.5米的细砂,绝大部分区域保存完好,个别地点和台地断崖处能见到暴露的文化堆积。
经过几天的表面挖掘,目前已挖掘大量的夹砂红褐陶片,还有人类骨头,有些收集起来,拿回去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这里极有可能有墓葬遗址,这些陶片都是墓中的陪葬品。当时放置在墓穴中的陶器经过长年氧化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形成了大面积的陶片,这些陶片保守估计距今大概3000至4000年,而且这些陶器烧制的工艺与海南黎族地区陶器不一样,从陶片的外表看,这些陶器应该是堆积烧制的,因为烧制不均匀,火烧到的地方比较光滑,火没有烧的地方比较粗糙,而且颜色也不一样,对于研究海南史前文化谱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