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现场
考古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
挖掘出来的陶片
近日,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才镇境内发现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其中桥山遗址为海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已经组织力量进行挖掘。4日,在陵水博物馆馆长的带领下,记者一行前往遗址挖掘现场探了个究竟。
探访挖掘现场
发掘区域被划分成20块
桥山遗址位于三才镇海边的一个芒果园里的小山坡上,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已经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出来,几名考古队员正在对其中五六块区域进行初步的发掘。
看到记者来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院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傅宪国站了起来,带记者去看他们刚刚挖掘出来的文物。一名正在做挖掘工作的工作人员指着方形土坑裸露表面陶片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刚刚挖掘出来的,不过这些都是表面的陶瓷碎片,他们还要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后再进行清理。
傅宪国说,由于发掘工作刚刚起步,而且缺乏必要的发掘工具,发掘工作进展缓慢。他们已经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为20块,年前就做了遗址挖掘准备工作,大年初十就开始正式的挖掘。
傅宪国告诉记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海南省有着极其丰富和重要的史前考古资源,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省内的考古文化面貌和框架体系仍不清楚,本次调查发现的桥山遗址为海南地区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
这个遗址属于沙丘遗址,与大陆的洞穴遗址、贝丘遗址的考古存在很大不同。洞穴遗址很多都在洞穴里,比如落笔洞遗址;考古中常用的工具在沙丘遗址上都派不上用场,一些专业的工具甚至国内不能生产,需要去美国等国外地区购买,而且,国内对沙丘遗址的发掘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经验和资料,需要考古队员自己在发掘中不断总结和实验,这给桥山遗址的发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一片都是沙质土壤,这正是我们在发掘过程中最担心的。”
在遗址现场,记者并没有看到对现场做出特殊的保护,据傅宪国介绍,目前挖掘出来的文物本身价值并不是很大,主要是考古价值高,所以应该不会有人盗取,但是为了保护遗址的完整,他们还是专门请了一位当地村民,在他们不在的时候进行看管。
遗址极有可能是墓葬群
傅宪国说,考古队已经正式开始对桥山遗址的全面挖掘工作,整个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中心地带面积约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发掘的面积是500平方米。
考古队通过踏查和观测发现,桥山遗址文化层平均厚度为3至4米,遗址中心地带文化遗物分布极为密集,主要为大量敞口或者盘口的夹砂红褐陶片、数件磨制石斧、磨制石环等遗物,以及疑似墓葬遗迹。初步观察,遗址顶面覆盖0.4至0.5米的细砂,绝大部分区域保存完好,个别地点和台地断崖处能见到暴露的文化堆积。
经过几天的表面挖掘,目前已挖掘大量的夹砂红褐陶片,还有人类骨头,有些收集起来,拿回去进行下一步的研究,这里极有可能有墓葬遗址,这些陶片都是墓中的陪葬品。当时放置在墓穴中的陶器经过长年氧化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形成了大面积的陶片,这些陶片保守估计距今大概3000至4000年,而且这些陶器烧制的工艺与海南黎族地区陶器不一样,从陶片的外表看,这些陶器应该是堆积烧制的,因为烧制不均匀,火烧到的地方比较光滑,火没有烧的地方比较粗糙,而且颜色也不一样,对于研究海南史前文化谱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遗址发现过程
据介绍,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海南省政府有关海南考古工作的战略合作协议,2012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对海南省古代遗址展开调查工作。
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实地踏查的方法,先后对陵水、三亚、东方、昌江四县市的十余处遗址进行复查或调查,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螺旋式钻杆对部门沙丘遗址进了钻探,并采用高精度GPS和测距仪记录了各遗址的地理信息和遗址范围。
傅宪国正是这次联合调查队的负责人之一,这次桥山遗址发掘工作也是他主持。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就在陵水三才镇发现了大港村遗址,并被确认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在这次调查工作中,大港村也是调查队的调查目标之一。
2012年4月左右,调查队在大港村遗产附近进行了调查,可是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在大港村遗址发现有相关的文物,这让调查队队员们感到十分的费解。但是他们相信这附近可能会有史前遗址,于是调查队决定扩大调查范围,对大港村周围地段进行调查。
芒果园下面发现人类遗址
傅宪国说,对于古人类而言,他们同样对生活区选址也有讲究,一般村落都会设在有淡水经过的地方。
在调查中,他们经过对地图和附近村落的地形进行详细研究后发现,大港村遗址附近有一条淡水河流,在河流的另一侧有一个小山坡——他们觉得这个小山坡应该会有新发现,因为这里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调查队经过对这个种着满是芒果树的小山坡进行实地探查,发现地表面上裸露了大量陶器碎片。随后,联合考古调查队采用螺旋式钻杆对该地沙丘进行钻探,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芒果园下面竟然是一个保存的相当完好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而且文物数量非常丰富!这一结果让调查队感到十分震惊。
经过近半年的钻探和调查,在陵水县内发现了桥山、莲子湾、陆仔湾、六岭下等多个史前文化遗址,其中桥山遗址为海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史前遗址。
随后,调查队又在陵水县三才镇附近的莲子湾、石贡等地发现了大量史前人类活动的痕迹。傅宪国说,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这些遗址都没有桥山遗址保存完好。
桥山遗址对海南考古影响深远
在挖掘现场,傅宪国告诉记者,由于桥山遗址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此次桥山遗址的发现,对海南史前文化序列、“南岛语族”研究以及南海主权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科研成果将有助于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的文化内涵,提升国际旅游岛文化竞争力。如果对桥山遗址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可以于此命名海南地区第一个史前考古文化,今后有可能解决海南地区史前文化谱系的构建问题。
对史前遗址的研究是相当复杂的课程,对桥山遗址而言,开展包括地貌、古环境、古动物、古植物以及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则可以在海南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生计模式、海岸线变迁、“南岛语族”甚至南海主权争端等热线学术与政治问题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希望桥山遗址能建成考古公园
傅宪国说,目前海南史前文化遗址考古工作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对于海南的史前文化具有很多的猜测,但是都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段历史。他们考古队最大的任务就是发现更多的直接的证据,来还原这段历史,完善海南史前文化谱系的构建。
他表示,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判断,桥山遗址可能会是一个原始部族的聚居地,有很明确的生活区、墓葬区等区域的划分,通过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找到更多的文物或许可以还原当时的生活环境等。在采访中傅宪国说,“从现在的发掘情况来看,发掘到相对保存完好的陶片、生活工具和人骨头,甚至是古物等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这对于今后的研究工作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傅宪国说,对于桥山遗址发掘的工作刚刚开始,今后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发掘研究。他作为一个考古工作者,最大的希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埋藏在地下的历史能够被世人知道,能在遗址原址上建立一个遗址公园,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海南的历史。
文物保护需政府百姓共同努力
在挖掘现场,傅宪国谈起了对文物的保护,傅宪国说,随着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旅游事业发展,很多沉睡数千年的文物古迹在大开发中复苏。
中国文物以它古老的神韵、逼人的风采、百科皆备的底蕴、无价之宝的身份,在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多方位多层面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在新兴的旅游事业中大展英姿、承担主角;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受命致远、铺路搭桥。而面对芸芸众生,中国文物鸣奏着一部华夏文明的史诗,倾诉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物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留传至今,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古老而悠久的历史,看到辉煌而灿烂的文化蕴涵。
傅宪国说,现在是个矛盾的时期,各地都正在进行大开发,作为一名考古工作者,他认为,如何在开发过程中更好地保护好文物古迹,需要政府和我们一起努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