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陵水3月6日电 (记者张茜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调查队,在海南陵水县发现多处史前文化遗址,其中,三才镇桥山遗址被考古专家称为“海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史前遗址,其面积之大、堆积之丰厚、遗物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在整个华南地区都极为罕见。”
作上述表示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主任、华南一队队长傅宪国研究员,这次联合调查队负责人之一。
桥山遗址位于三才镇近海的一个芒果园小山坡上,记者3月6日下午在现场看到,考古队工作人员用细线将发掘区域划分为20块,多名考古队员正在对其中五六块区域进行初步的发掘。
傅宪国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就在陵水发现了大港村遗址,并确认其为省一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4月,调查队再次在大港村遗址附近进行了调查。“调查队决定扩大调查范围,对大港村周围地段进行调查。史前人对于村落的选址十分讲究,一般村落周围都会有淡水河经过,以确保村民的用水等问题。”傅宪国说,通过查询三才镇附近的地形资料,发现桥山附近很早时期应该有一条淡水河,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点。
“在实地调查时,我们发现很多陶器碎片露在地表,随后采用螺旋式钻杆对该地沙丘进了钻探,结果更是让人吃惊!我们发现桥山下面竟然是一个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史前人类活动遗址,而且文物数量十分丰富。”傅宪国说,今年,考古队正式开始对桥山遗址的全面挖掘工作,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中心地带面积约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发掘的面积是500平方米。
傅宪国介绍道,目前通过踏查和观测,桥山遗址文化层平均厚度约3至4米,遗址中心地带文化遗物分布极为密集,主要为大量敞口或者盘口的夹砂红褐陶片、数件磨制石斧、磨制石环等遗物,以及疑似墓葬遗迹。初步观察,遗址顶面覆盖0.4至0.5米的细砂,绝大部分区域保存完好。
“这可能是一个墓葬,这些陶片都是墓中的陪葬品。但由于埋葬不深,经过长时间的氧化以及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才形成了大面积的陶片。”傅宪国说,这个遗址属于沙丘遗址,从目前出土的文物来判断,桥山遗址可能是一个原始部族的聚居地,有很明确的生活区、墓葬区等划分。这些陶片大概在距今3000至4000年前,而且其平地堆烧的工艺较为特别。
傅宪国告诉记者,对桥山遗址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可以此命名海南地区第一个史前考古文化,进而有可能解决海南地区史前文化谱系的构建问题。对桥山遗址开展包括地貌、古环境、古动物、古植物以及体质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则可以在海南史前人类行为模式、生计模式、海岸线变迁、“南岛语族”等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